温馨提示:本站为童趣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儿童亲子

国产动画,今夏再现动人魅力

发布时间:2025-08-24 05:57:52  浏览量:3

转自:光明日报

《罗小黑战记2》海报 资料图片 《聊斋:兰若寺》海报 资料图片 《浪浪山小妖怪》海报 资料图片

  继《哪吒之魔童闹海》在年初爆火之后,今年暑期档,国产动画电影集体亮相又成为“爆点”。《聊斋:兰若寺》以志怪新编突围,《罗小黑战记2》延续口碑神话,《浪浪山小妖怪》更是一路高歌猛进,累计票房突破10亿元,成功登上中国影史二维动画电影票房冠军之位。国产动画不再只是儿童的专属,也承载了成年人的精神世界。

借助动画的童真滤镜,释放成年人的情绪

  “我想离开浪浪山,去远方看看。”当小猪妖在银幕上喊出这句话时,不少成年人在影院里悄然为之动容。有观众在社交媒体平台写道:“小猪妖的委屈就是我深夜加班的样子。”《浪浪山小妖怪》能够引发如此强烈的共鸣,正是因为它借助动画的童真视角,说出了成年人的情绪与困境。影片里的小妖怪们憨拙却真诚,他们组成“草根取经团”,假扮唐僧师徒,闯关九九八十一难。看似荒诞的冒险,却与现实人生形成了隐秘的呼应,在笑与泪之间,观众从虚构中照见自己。

  这种情绪的共振并非偶然。《浪浪山小妖怪》导演於水坦言:“我们希望通过这四个小妖怪的形象塑造,把主要人群囊括进来,让每个人都能在里面看到自己。”影片中角色的迥异性格、彼此的冲突与互补,恰恰对应着普通人生活的各个切面。成年人在观影时,既能从荒诞化的冒险中获得短暂的松弛感,又能在人物的困境中感受到现实的映照,从而实现情绪的投射和纾解。

  同样能触动成年观众情绪的,还有《罗小黑战记2》。影片在延续第一部作品世界观的基础上,加入了全新角色,呈现出一个立体的“人妖共存”的世界。温暖清新的画风与柔和包容的内核营造出轻松自在的观影氛围,并为观众留出了开放式的解读空间,尊重不同个体的思考与感受。正如制片人曹紫建所说:“我们尽全力在做这样的平衡,让不同人群、不同年龄、不同经历的观众,都能找到自己感动的点。”

  好的动画像一面镜子,不仅让孩子看见光,更让大人看见影。无论是《浪浪山小妖怪》的荒诞冒险,还是《罗小黑战记2》的治愈底色,国产动画都在用温情、幽默、幻想化的镜头切入现实主题,从纯粹的故事中找到久违的情感链接。成年人在观影过程中常常“笑着笑着就哭了”。这种“童真滤镜”,成为今夏国产动画最动人的魅力。

“影视+潮玩”撬动电影衍生品消费

  在这个暑期档,国产动画电影的热度并没有止步于银幕:印有“小妖怪”图案的手办、毛绒玩具被观众抱在怀里;快闪店门口排起的长队里,家长和孩子挑选周边产品的身影随处可见。有观众感慨:“买回去的不只是玩偶,而是把电影里的感动带回了家。”影片影响力由此延展到现实生活中。衍生品的火爆销售不仅拉长了动画电影的价值链条,也让“情绪消费”成为当下文化市场最直观的现象之一。

  据了解,《浪浪山小妖怪》此次共推出百余款周边产品。除了常见的盲盒手办、毛绒玩具,还设计了刷锅布、工牌卡套等充满生活气息的单品,让观众在日常生活里也能与“小妖怪”相伴。影片尚未上映时,官方就已联手游戏、潮玩、餐饮等领域三十多家知名品牌,提前铺设跨界合作的场景。上映首日,仅上海联和电影院线的衍生品销售额就突破了700万元,观众的热情与购买力直接将银幕上的虚拟角色推成了“现实爆款”。

  类似的热度也出现在其他影片“身上”。《罗小黑战记2》将首映礼搬到北京朝阳公园,夜幕下的露天大屏前人头攒动,快闪店里的限量周边产品和同款T恤被争相抢购。园区里还设置了互动游戏区和角色人偶合影点。《聊斋:兰若寺》则携手集卡社推出主题卡牌,把古典志怪故事延伸到新兴的收藏市场。

  国产动画的衍生品正逐渐打破“只属于影院”的局限,它们从银幕走进快闪店、校园书桌与孩子的书包,成为观众情感延续的载体,也转化为一种新的文化消费方式。在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刘永昶看来,衍生品已经成为IP运营的关键环节:“它们让观众的感动从影院延续到日常生活场景,形成持久的文化黏性。”

动画IP从小屏幕到银幕持续发力

  两年前,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推出的动画剧集《中国奇谭》在B站爆火,其中最具观众缘的单元《小妖怪的夏天》凭借幽默而细腻的叙事、接地气的社会隐喻,迅速成为“现象级”短片。随着粉丝呼声不断高涨,这一故事顺势延展为独立长篇电影《浪浪山小妖怪》,并在2025年暑期档与观众见面。这一转变不仅是对市场呼声的回应,也是国产动画探索“小屏到大银幕”转化路径的重要一步。

  对于动画IP而言,走出网络短片的“舒适区”,迈向院线大银幕,并非易事。创作团队既要在“小屏”到“大屏”的转化中实现叙事升级,又要满足核心粉丝对角色与情境的期待,同时兼顾首次接触IP的观众的观影体验。《浪浪山小妖怪》上映后成功实现了口碑与票房的“双赢”,证明了国产原创IP在完成这一跨越时的路径是可行的。

  艺术风格的延续与突破,成为影片最直观的亮点。影片坚持了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一贯的水墨美学,借助传统笔墨的意境与现代光影的融合,营造出独特的东方“画境”。《浪浪山小妖怪》电影监制、艺术总监陈廖宇表示:“这次我们坚持‘笔墨入镜’,让笔触去决定镜头,而不是用镜头去复刻笔触。”

  无论是引发成年人共鸣的童真叙事,还是撬动消费市场的衍生品热潮,抑或是完成“小屏到大银幕”跨越的IP升级,今年暑期档的国产动画,都展现了前所未有的生命力。它们不仅在票房上交出亮眼答卷,更在文化表达、产业延伸和艺术探索上开辟新局。可以说,国产动画正迎来属于自己的“高光时刻”,并以真诚与创新为核心,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