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小肠坏死,“短肠宝贝”植入“新肠”重生!协和医院完成华中首例儿童小肠移植手术
更新时间:2024-10-22 23:23 浏览量:9
极目新闻记者 刘迅
通讯员 聂文闻 熊婉婷 刘坤维 王伟
摄影记者 王永胜
4岁男童因巨大淋巴管瘤导致小肠缺血坏死,危及生命,无奈切除了大部分小肠,几乎无法吸收营养,仅靠输液补充营养。如不实现营养“自供”,男童将出现多脏器衰竭。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以下简称“协和医院”)小肠移植团队为孩子植入“新肠”重生,目前孩子已经能吃流食。10月22日,协和医院发布,这位“短肠宝贝”重获新生,即将出院。据悉,这是华中地区首例儿童小肠移植手术。
小肠移植团队评估患儿术前情况小肠坏死被切除,4岁男童空肠不足20厘米
4岁的男童遥遥(化名)家住湖南长沙,今年4月,他突然感觉肚子疼,以为是胃肠炎发作,在当地卫生院治疗后稍有好转。5月2日,遥遥突然腹痛加重、面色苍白,父母立即将他送往当地儿童医院,遥遥已出现休克,并被诊断为脓毒血症、肠梗阻、肾损伤。因病情危重,遥遥被收入ICU进行治疗。在急诊手术探查时,医生发现肠系膜根部有一个巨大淋巴管瘤,导致小肠发生急性扭转,出现了缺血性坏死,于是紧急切除了坏死的小肠、升结肠,遥遥体内剩余的空肠不足20厘米。
小肠是人体吸收营养的重要器官,一般正常人体内的小肠有5至7米长,若被切除后长度短于1米,会因肠道的有效吸收面积“骤减”,导致患者无法维持身体的营养需求,这在医学上被称为“短肠综合征”。此时的遥遥“吃啥拉啥”,食物在体内无法被消化吸收。为了维持生命,他每天至少要输入2000毫升营养液。然而,长时间的静脉营养“扰乱”了各脏器的工作节奏,引发胆汁淤积性肝炎、腹腔感染等一系列并发症。
躺在病床上的遥遥日渐消瘦,身高1.1米的他,体重不到15公斤,出现了严重的营养不良。如果不能及时找到更好的治疗方法,实现营养“自供”,他最终将因多脏器衰竭危及生命。
“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就不放弃。”今年6月,遥遥的父母带着奄奄一息的遥遥来到协和医院,期盼着搏回最后一线生机。
等来救命的“新肠”,他实现营养“自供”
对遥遥来说,小肠移植是他最后的希望。
武汉协和医院胃肠外科主任陶凯雄教授介绍,尽管小肠移植在成人患者中已有一定的应用经验,但儿童小肠移植却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儿童的小肠血管更加细小且短,需要超精细吻合;同时,儿童的耐受性较差,体内的免疫反应更加剧烈,因此排斥反应的风险也更高。
为确保此次移植手术的顺利开展,协和医院高度重视,多次召开协调会,并组成胃肠外科、小儿外科、儿科、麻醉科、手术室、药学部、超声医学科、病理科等多学科专家团队组成的“小肠移植团队”,联合制定详细的手术保障方案。在等待供体期间,小儿外科副主任王勇带领团队为遥遥清除腹腔脓肿,控制腹腔及造口感染,改善他的营养状态。
一名器官志愿捐献者的无私大爱,带给遥遥活下去的希望。根据中国人体器官分配与共享计算机系统分配,9月初,遥遥终于等到了小肠供体,生命终于得以延续。
经过周密的术前准备,9月12日上午,在麻醉科、手术室、输血科等多个学科的协作下,陶凯雄主任、吴轲主任医师团队取出3.8米的小肠供体,在器官保护液中小心修剪,再精准植入到遥遥体内。这个过程,专家要细致地重建血管、吻合小肠,设计小肠的位置摆放,每一步都容不得半点差错。随着血供的恢复,移植的肠管恢复血色,并开始蠕动,这也意味着手术顺利完成。
胃肠外科吴轲教授(中)为患儿实施小肠移植术
肠管恢复血供
医护接力守护,患儿术后勇闯难关
术后,遥遥被转入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继续治疗。对他来说,手术成功只是第一步,后面还将面临抗感染、抗排斥、营养等重重难关。
胃肠外科主任医师吴轲、儿科副主任张志泉带队,实时动态监测,每周定期进行床旁超声、内镜、药物浓度等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及时调整诊疗方案和护理策略,确保移植肠的生存状况良好。
患儿在儿童重症监护病房进行床边肠镜及活检因小儿腹部面积小,引流管路多,造口位置低,且遥遥年龄小,依从性不高,给造口袋的使用造成了困难。PICU护理团队与患儿父母沟通,得知孩子有条从小使用的毛毯,便建议父母带到医院消毒后,盖在了遥遥身上,缓解他的各种不安情绪。
“术后第18天,遥遥突然开始发热,体温升到39.7℃。”PICU护士长李力表示,如果在围手术期发生感染,情况可能会非常危险。医护团队评估病情后,考虑为消化道感染,于是紧急采取退热、抗感染等治疗,严密监测各项指标。幸运的是,次日清晨,遥遥逐渐恢复平稳,这让一夜未眠的医护们放下心来。
就这样,医患携手闯过一关又一关。术后第16天,遥遥开始经口进食;术后第28天,遥遥转回胃肠外科普通病房。经过护理团队的接力照护,遥遥目前恢复良好,体重也长至20.5公斤,将于本周出院,医护还将严密监测与复查。
遥遥转出儿童重症监护病房患儿家属给胃肠外科陶凯雄教授团队送来感谢信
协和医院胃肠外科主任陶凯雄表示,今年1月,该院成功完成了湖北首例单独异体小肠移植手术,此次儿童小肠移植手术的成功实施,在华中地区也是首例,为短肠综合征的患儿提供了有效的治疗手段。
协和医院党委副书记孙晖介绍小肠移植开展情况协和医院党委副书记孙晖表示,协和医院一直把器官移植作为打造终末期疾病诊疗中心的重要方向,从领跑全国的心脏移植,到CAR-T细胞移植治疗淋巴瘤和系统性红斑狼疮,从大器官移植到组织移植,如全球首例生物角膜移植、异体唇腺移植等,解决威胁人民生命健康的重大“卡脖子”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