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童趣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儿童亲子

电影《816》:生命如此苦涩,一切如此无常

更新时间:2024-10-21 09:16  浏览量:8

《816》是一部特别温情的片子,角色众多,但每一个都能记得住。小朋友们演的极好,尤其源源,最后的那场戏太让人动容了。整个故事如同满载情感的涓流,时而温情,时而难过,缓缓地流入心里。动画和剧情的结合也极好,基本起到了一个小预告的作用。难怪湖南企发文化的王老师会说,如果能静下心来,用两个半小时的时间,去影院感受一场节奏偏慢,但情感浓重的戏,你一定会收获满满的惊喜。

这是一部聚焦患癌儿童的台湾电影。最温暖的孩子遇上最冰冷的病魔,小小勇士坚强迎战。六组性格、背景迥异的儿癌家庭和医护人员相遇在“816”病房,用乐观和爱对抗最残酷的现实,在笑与泪中互相治愈,收获最“BIG”的力量。当绝望和希望交织,他们决定开启一场午夜出逃的神秘计划……能够一起面对死亡、挑战死亡,死亡所具有的可怖色彩以及内含绝望的象征意义就已被消解了。每个逝去的灵魂都会扎根在亲人、爱人的心田里,常常被阳光抚摸。

影片从头到尾的剧情中,并没有一处试图通过疾病来教育观众的强输出,相反,影片先以角色为中心,生动刻画了每一组性格迥异且不同文化背景的家庭中的每一个人物,使我们所看到的816病房中的每一个人物都特别地立体,然后透过这一个个立体的人物角色,一点点地铺陈开癌症治疗过程中的故事。电影的底色是悲凉的,但在魏德圣的操刀下,故事又增添了童话般的温情。影片中的每个小孩都是折翼的天使,但他们还在坚强大笑地活着,生命力无比的顽强。当医生说,他就是那个小孩的时候,直接扔出最大的催泪弹。

本片以孩子的视角切入,用轻快爽朗的节奏讲述儿童癌症和死亡这件事,在国内影片里属实少见。全片看完,可以感受到导演对这件事有过深入观察和思考。孩子们对死亡的未知和恐惧更多来源于家长们的反馈和表达,无论他们再害怕,依然能有短暂忘记死亡和病痛的瞬间,放肆大笑,这就是活下去的勇气和希望。导演没有一刀切的全员痊愈或者全员死亡,而是有人治愈有人离世,这才是我们面对病痛最真实的一面。电影泪点很足,从头哭到尾,眼窝浅的宝宝们千万多带点纸巾。

湖南企发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的婷婷在其代写的解说词中写道,同样是非常温吞的鸡汤,和一样类型的影片相比并没有过人之处,甚至在第二个离别转折之后因为琐碎的讲述原地踏步,消磨观众耐心。可喜的是每个儿童的群像都塑造鲜明,成年人因为年岁的漫长所以告别也总是充满狗血的细枝末节,而孩子们就算架空家庭背景和过往也不显得虚假。念叨死亡的会因为喜讯卸下沉重的预设墙壁,即将离去的会发出生存呐喊,所以落脚点放在出生时刻,铭记生命就是美好的礼物。

病患题材最打动人心的是——人类在面对突如其来的重病时那种强烈的求生意志,一种如超人般的,如西西弗斯推巨石一样的生命意志,对活着的渴望。这部电影残酷又理想化,全片没有一个坏人,最大的反派就是病魔,六个患病的孩子,六个家庭惺惺相惜,这种互帮互助的人情味太打动人心了。结尾处理得很好,六个孩子分别诞生的场景,生命如此苦涩,一切如此无常,但存在本身是值得的。就像电影最后的画外音一样,每个存在都有意义,每个存在都有发言权。

当小孩的时候很少会换位思考觉得别人怎么样,只想自己开心就行,同理心也是随着长大才慢慢形成。 所以从大人的视角看小孩与癌症对抗,还是影片里这种都十分可爱,互相鼓励加油打气的氛围下,很难共情到影片想传递给观众的核心。反倒是剧情里的温暖、色调和背景乐让我快一度忘记了那几个小孩去世的难过,想着影片整体还算是个happy ending。写到这里,突然觉得影片想传递给观众的应该不是以悲为美,相反就是那种没事儿,一切会过去的,就算过不去也不是什么大事儿的这样子温暖的爱意。

标签: 电影 816 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