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贴标签”,要“读优势”,虹口校长们集中上课
更新时间:2024-10-20 19:17 浏览量:10
日前,虹口区第四片区融合教育校长领导力培训在上海市虹口区凉城第四小学举行。
据悉,虹口是教育部-联合国儿基会“中国融合教育推进:教师专业能力提升项目”试点区之一,为深化素养导向的“双新”教学改革,落实因材施教,虹口教育从个体发展需求最为迫切的特殊儿童群体入手,凝聚“融合教育面向每一个儿童”的价值共识,努力培养一支区域融合教育讲师团队,让大规模“因材施教”照进现实。
前期,虹口区以项目国家级培训为蓝本,在项目组专家指导下,结合区域情况,精心打磨、设计形成了系列区本化融合教育培训课程,为构建具有虹口特色的培训模式和培训课程体系奠定基础。
通过项目培训,本区逐步打造了一支区域融合教育讲师团队,由普通学科教研员、科研员、特教教研员、区特教中心教师和普通中小学骨干校长、幼儿园骨干园长共同组成,实现了从讲师团队的普特共融到授课内容的同创共生。
本次培训作为系列培训的第一场,主要围绕“融合教育理念与共识”“个性化学习与支持体系”“融合教育行动研究”等维度,由本区融合教育讲师团队开展,既是首次面向学校管理者的融合教育培训,也是融合教育“双新”背景下学校管理者培训的新探索。
视角转变
从“贴标签”到“读优势”
在培训过程中,各校(园)长通过分享在学校层面的具体实践,明晰“尊重学生差异,关注优势能力”的价值与意义。通过分享交流,大家逐步达成共识:融合教育需要将视角从“贴标签”转为“读优势”,关注学生的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尊重孩子的差异,并将差异视作重要的教育资源,提高个性化教育质量,实现更高质量的教育公平。
思维革新
从“这一个”到“每一个”
在追求更高质量教育的道路上,每一个孩子都必不可少。只有将对“这一个”的密集支持,转变到对“每一个”的普遍支持,才能最高效、最优质地实现因材施教。在培训中,培训师采取合作学习的方式,开展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头脑风暴,让“每一个”校长都亲身体验、参与到学习中来,为其在教学过程中回应不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开展面向“每一个”的针对性教学提供新的思考方向。
方法迭代
从“重经验”到“讲循证”
在培训中,培训师团队从问题的提出到研究方案的设计,从数据的收集到结果的分析,系统介绍了行动研究的重要意义和操作路径。相关专家点评总结,引导校(园)长以更为科学、更为严谨的思维方法来判断当前教育的成效与问题。在不断求索问道的过程中,循环上升,推动教育质量的节节升高。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培训现场,校(园)长们开足脑筋、积极思考、热烈讨论。在这场培训中,大家既是“学生”,又是“老师”,既有收获,又有输出,针对学校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各抒己见,阐述自己关于融合教育的见解、经验和困惑,从亲身参与中获得融合教育的知识、技能,在互动学习中提升思考和行动效率。
虹口区教育局介绍,后续将继续着眼建设“上海北外滩、都市新标杆”发展战略,把融合教育作为打造区域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权和特殊教育需要权,努力打造最温暖、最优质的融合教育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