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童趣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儿童亲子

端午节前夕,少年儿童变身“小国医”探索中医世界

发布时间:2025-05-28 00:01:57  浏览量:2

端午将至,又到艾叶飘香时。端午节来临之际,岁和国医馆举办"我是小国医"主题活动,将传统民俗与中医养生智慧相融合,通过本草辨识、经络探秘、古方研习、医圣故事等趣味环节,让少年儿童感受中医文化的博大精深。

一、端午与中医——民俗中的养生智慧

端午节,又称"卫生节",古人认为此时"五毒俱出",故以艾草、雄黄、香囊等驱邪避疫。从中医角度来看,此时天地间湿热之邪交蒸,蚊虫滋生,疾病易起,传统习俗中的驱邪避。

活动现场准备了端午特色中药香囊与七彩绳。中药香囊内,艾叶、藿香、佩兰等多味中药材配伍,芳香四溢,随身佩戴,可借助中药挥发的气味,提神醒脑、芳香辟秽。

二、经络探秘——认识身体的”穴位“

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整体,经络是气血运行的通道。专业医师现场为孩子们测视力,讲解“大骨空穴”,并指导亲子家庭实践。“大骨空穴”就像是眼睛和大脑的“小卫士”,轻轻按摩它,能有效缓解眼疲劳、头痛等不适症状。尤其对于课业繁重、长期用眼的儿童来说,“大骨空穴”更是日常保健的“宝藏穴位”。

三、驻颜有方——揭秘面部抗衰的"中医智慧"

《黄帝内经》中说:“有诸内者必形诸外,视其外应,则知其病所。”这是中医诊断过程望、闻、问、切的总纲,通过“四诊”来确定患者之疾病,这就是透过现象看本质。专业医师现场讲解了苗医经筋导引解结术以及面部抗衰的"中医智慧"。

四、本草工坊——亲手制作艾条

艾灸是中医外治法之一,而艾条的制作本身便是一门传统技艺。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孩子们体验了古法艾条制作的全过程:

1、选材:区分陈艾与新艾,了解"三年陈艾"燥性降低、药效更温和的原理;

2、揉绒:将艾叶反复捣筛,去除杂质,制成细腻如棉的艾绒;

3、卷制:以桑皮纸包裹艾绒,需松紧适中,确保燃烧时热力均匀渗透;

4、封口:用天然蜜蜡固定艾条两端,既美观又防散裂。

2、白术:表面有瘤状突起,健脾燥湿,帮助改善食欲不振、便溏等问题;

3、茯苓:白色块状,利水渗湿,兼能宁心安神,尤宜夏季湿气重时使用;

4、甘草:味甜,调和诸药,缓和其他药材的偏性,故为"使药"。

六、医圣故事——回望中医千年传承

中医的历史,是一部仁心仁术的传承史。专业医师为孩子们讲述五位医学巨匠的生平与贡献:

1、扁鹊:首创"望闻问切"四诊法,奠定中医诊断学基础,至今仍是临床核心方法;

2、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确立辨证论治原则,被尊为"医圣";

3、华佗:精于外科,发明"麻沸散",开创全身麻醉手术先河,堪称"外科鼻祖";

4、孙思邈:撰《千金方》,强调"大医精诚"的医德精神,被誉为"药王";

5、李时珍:历时二十七载,亲尝百草,完成药学巨著《本草纲目》,被翻译成多国文字。

中医文化,绵延千年,其生命力不仅在于典籍记载,更在于代代相传的实践。此次活动让孩子们化身“小国医”,打破中医晦涩难懂的刻板印象,将抽象理论转化为可感知、可实践的生活智慧,在现代生活中焕发新的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