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分观察与评论,用非暴力沟通学会精准表达,亲子关系秒升温
发布时间:2025-05-15 17:14:54 浏览量:1
文/37度暖爸
你有没有发现?孩子一犯错,我们总忍不住脱口而出:“你怎么又乱扔玩具!作业永远拖到最后!” 这类带评价的话,往往让孩子抵触顶嘴。
其实,学会区分「观察」与「评论」,就能让沟通少点火药味,多点理解。
我们先来看看:为什么孩子总跟你 “对着干”?拒绝你的“为他好”?
先看两个场景:
场景 1:冲突型对话
妈妈:“你每天就知道看电视!”
孩子:“我才看了一会儿!你就知道骂我!”(反驳)
场景 2:理解型对话
妈妈:“我看到你今天看了 1 小时电视。”(观察)
孩子:“嗯…… 我刚才看动画片太入迷了。”(愿意沟通)
这两个场景差别在哪儿?我想你一定看出来了~~~
观察是基于事实的、客观的描述,不带有任何主观判断或情绪色彩。比如,“我看到你今天晚上玩了两个小时的游戏。”这句话只描述了一个事实,没有加入任何评价。
不使用 “总是、每天” 这类绝对化词汇,也不贴 “懒、不乖” 的标签。
评论是基于个人感受、观点或期待的判断,往往带有主观色彩。比如,“你总是玩游戏,都不学习!”这句话就加入了“总是”这样的绝对化词汇,以及对“不学习”的负面评价,容易激发孩子的防御心理。
【观察VS评论】对比表:一眼看懂区别
观察是 “摄像机视角”,只记录看到、听到的具体行为。
错误示范:"你整天打游戏!"
正确表达:"我看到你从放学到现在玩了2小时游戏"
评论是 “法官视角”,急于用好坏、对错给人下定义。
错误示范:"你总是丢三落四!"
正确表达:"上周你忘带作业本3次,今天水壶又落在学校"
家庭环境中常见场景话术改造
非暴力沟通的四个要素:观察、感受、需要、请求。
对比示例:
1、观察
错误示范:整天就知道打游戏
正确表达:这周3次发现你作业前玩手机
2、感受
错误示范:你就是懒不想写作业
正确表达:我看到你写作业前玩手机很担心你写不完作业,或是睡觉晚影响身体健康
3、需要
错误示范:不能玩手机,必须好好学习考进前十
正确表达:希望你每天在作业完成后都有属于自己的时间
4、请求
错误示范:不准再碰手机
正确表达:写完作业后,可以陪你研究游戏设计
结语:没有人喜欢总是被否定,总是被说“你做错了”,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非暴力沟通,不仅可以用在亲子关系中,还适用于任何关系的沟通,既可以表达清楚自己的意思,又能不伤害关系。
今天开始,试试用非暴力沟通的方式和孩子说话,多加练习,你会越来越熟练。
家长自测题:以下哪句是有效观察?
A. "你房间像猪窝!"
B. "衣服堆了5天没洗"
C. "从来不知道收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