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黄打非】“护苗”执法案例:网店销售盗版境外少儿绘本图书,三人获刑
发布时间:2025-05-15 15:09:05 浏览量:3
“护苗”专项行动是“扫黄打非”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为青少年营造一个健康、纯净、安全的文化成长环境。“广东扫黄打非”微信公众号将定期分享“护苗”执法的真实案例,通过案例学法、案例警示,推动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支持、参与“护苗”专项行动的良好氛围,让每一株“幼苗”都能在阳光下茁壮成长。
案情简介
一位家长想给孩子添置全英文课外绘本,她在某网络购物平台上发现了一家价格低廉、产品齐全的网店,于是在这家网店下了单。该家长收到绘本时发现,快递箱上没有寄件人的准确信息,里面的图书字迹混浊、油墨味重、纸张较薄,询问其客服却解释为正常现象。家长无处维权只能接受问题图书。该网店不仅通过某网络购物平台售卖图书,还利用微信群、微信朋友圈等途径对图书进行销售。2021年4月20日,某区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支队接群众举报称,某片区存在一个盗版书仓库。
处罚结果
2021年4月21日,该区“扫黄打非”办公室、区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区公安分局通过物流公司追踪到发货仓库,对该贸易公司进行检查。执法人员在仓库内发现大量字体颜色暗淡、味道较重的全英文出版物,调查询问后发现经营者姚某未获得著作权人许可便复制、发行该批出版物,执法人员依法对现场出版物进行扣押。
经市新闻出版物监测中心鉴定,所送鉴定的抽样图书为非法出版物。在市版权局的协助联络下,境外出版社将扣押图书鉴定为侵权盗版出版物。办案民警通过梳理物流、资金流等信息,跨区域办案捣毁非法印制、仓储批发、网上销售窝点3处。
2022年4月26日,该区人民法院判决3名当事人犯侵犯著作权罪,分别判处2至3年不等有期徒刑,并处3000至5000元不等罚金。
案例启示
网络购物平台销售侵权盗版图书不仅会对读者造成误导,更会损害出版发行企业和著作权人的权益。本案涉案企业在未取得出版物进口经营单位资质的情况下,购进盗版图书并以正品“优惠”名义通过各大网络购物平台销售牟利。该案的查处,一方面有力地维护了出版物市场秩序,有效保护了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另一方面,对违法行为实现了最大的打击成效,得到了相关著作权人的高度赞誉。
为防治网购盗版图书类似案件的发生,网络平台应充分审查销售链接,禁止有盗版销售污点的商铺上新链接。出版社应建立编辑、印刷、发行全流程防盗版机制,加强源头防控,设置维权快速通道;家长应提升非法出版物辨别能力,及时向文化执法、市场监管等部门反映情况;文化执法、教育、市场监管等管理部门应当树立打防结合、以防为主的理念,加大《出版管理条例》《出版物市场管理规定》等有关内容的宣传力度。
政策法规
姚某经营的贸易公司通过网络购物平台销售的20种境外图书,经市新闻出版物监测中心鉴定均属非法出版物。其中,15种境外图书,共计6741册,均系姚某从冯某凤、冯某龙处购进。2020年10月至2021年4月,冯某凤、冯某龙未经著作权人授权印刷上述境外图书,并以每吨600元至700元的价格出售给姚某,通过物流多次将上述境外图书从外省寄递到姚某所在地。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一十七条第一项之规定,冯某凤、冯某龙、姚某的行为已构成侵犯著作权罪。
了解更多资讯
查看精彩内容
声明:转载请注明来源为云中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