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童趣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儿童亲子

努力这件事,真的不能“演”

发布时间:2025-05-14 23:38:43  浏览量:1

有一类人,上课永远坐在第一排,作业整整齐齐、笔记花里胡哨,看起来每天都在用命学习,结果一考试,分数像蹦极,一下子垂直到谷底。

还有一类人,上课划水打盹,笔记全靠借,书包里除了充电宝和耳机,别无他物,但一出成绩,名列前茅,稳坐学霸C位。

我高一那年,天天在图书馆和食堂之间奔波,早起晚睡,刷题如命,结果人家那位“没看书”的同学,数学一不小心考了满分,还顺手嘲讽我一句:“你太紧张了,别太努力,显得我们很懒。”

表面佛系,其实是心里没谱;嘴上说无所谓,其实怕的是拼了也没结果。

伪学霸们的无奈,在于明知自己不是天赋型选手,但又不甘心被贴上“学渣”标签,只好在努力和力不从心之间苦苦挣扎;而真学渣们最大的“胜利”,往往是在心理战中战胜了自己:

不做最差的学生,但做最骄傲的咸鱼。

真学霸是顶配,伪学霸是高配凑合用,真学渣是系统崩了还不想重启。

很多人看不起伪学霸,说他们不过是提前刷题、父母堆资源、靠记忆力死扛。但比起那些连笔都不愿拿的真学渣,伪学霸至少是战场上的“拼命三郎”,哪怕拿的是假枪,也试图冲锋。

比成绩,他们不敌天赋型选手;比态度,他们甩开一大票“挂科自豪”的咸鱼。

我见过一个同学,小学三年级上奥数班,四年级被送去英语机构做“剑桥少儿英语代言人”,初中就读各种“民间黄埔军校”——补习班。成绩嘛,尚可,但每次考试前如临大敌,背书像背《兰亭序》,考完直接原地“卒”。

你说她是假的吗?她拼尽全力地努力;你说她真的吗?她的努力大部分时候是跟父母抢“控制权”。

我小学隔壁有个女孩,爸妈用“百年育才”那种魔鬼式规划养她,四年级上初三数学,五年级开始练四六级真题,到了初一,她已经能和新东方老师battle语法点了。

结果到了高中,生物考试要记细胞结构图,她说:“这玩意和中考没关系,老师是不是搞错了?”原来她小学阶段被爸妈灌输的是“高考就是终极目标”,没想到知识点还有番外篇。

考试一塌糊涂,她反而轻松地说:“反正我妈也学不懂了,干脆躺平。”一个被规划到窒息的伪学霸,最终选择用摆烂来反抗命运。

我初中一同桌,典型的透支型伪学霸,每次考试成绩都吊打全班,还自带一种“我懒得学都能赢”的自信。后来我才知道他早就学完高一内容了。

他妈说:“我们家孩子对知识有天生的敏感度。”可一进高中,课表刚发下来他就懵了,老师讲的东西他已经“过期”了,但真正的难度刚刚开始。

他看着新学的函数反比例图像一脸问号:“这玩意不能拿excel画出来吗?”

半年后,他在班级前十的朋友圈里销声匿迹,连“早睡早起”的flag都没再立过。

与其说真学渣放飞自我,不如说他们早就给自己找好了失败的台阶。

有些男生,仿佛把“我不努力但我聪明”当作金钟罩,挡住所有外界的期待和批评。他们不是不怕失败,而是提前宣布“我根本没尽全力”,一旦成绩差了,就能把责任踢给“我不想学”;一旦意外考好了,又能包装成“天赋异禀”。

说到底,这种人活得最精——失败时有台阶,成功时有光环。 我认识一个哥们,高中三年没听过一节完整的课,课桌里永远堆满“王者荣耀攻略”跟“鬼灭之刃漫画”。

每次考试,他总是最后一名那种“铁打的屁股板凳”水平。

可他嘴上从来不怵:“我只是懒,不是笨,认真起来全校都得抬我。”后来班主任实在看不过去,把他请上讲台讲一节物理课,题目是“功与能”。他直接抄板书:“功是人干的,能是狗拼的。”全班爆笑,他还当自己出圈了。

考试继续稳坐倒数第一,他却说:“至少我比那帮死学活学还考不赢学霸的伪学霸自洽。”

另一个同学,脸皮厚得可以做防弹衣。他高一刚入学,看到班里有同学写错了两个公式,直接嘲笑人家:“还在学初中内容?out了吧。”大家以为他是大神,结果第一场月考语文作文只写了一个标题,数学考了13分,连物理选择题都选成了ABCD连环套。

他却拍拍桌子说:“我不想学而已,真正拼起来我怕吓到你们。”

我们就这么等了三年,直到他高考填志愿,才意识到他的“真我”其实就是个说大话的真学渣,三年如一日地骗别人,也骗自己。

小聪明型伪学霸,是“卷不动也不想输”的典型代表。

他们常常靠直觉、靠记忆,短期内确实能取得不错成绩。但进入高中后,题目开始拼体系、拼深度,他们的“快手逻辑”就显得捉襟见肘。

人一焦虑就喜欢回忆过去的高光时刻,于是你会看到他们不停回忆“我初中是年级第一”,却无力面对“我现在连中位数都不是”。 高二那年,我班有个男生,被称为“小机灵鬼”。他会拿文言文里一句话做成rap,也会把英语单词编成谐音口诀,全班为他的“记忆法”拍手叫好。

可有一次数学考试他考了34分,默写坐标轴的时候竟然把横轴写成“AB路”,纵轴写成“打卡点”,老师气得直拍桌子。

他却说:“你们太死板,应该夸我创新。”那一刻我终于明白,小聪明就像速食拉面,泡出来快但顶不住持久战。

一个女生,初中每次都稳坐年级前十,作文写得像网文开篇,“她站在夕阳下,像极了不交作业的我。”老师宠她,同学服她。高一一开始,她不习惯上新课节奏,总是靠“上一轮复习+临时抱佛脚”顶考试。

有一次化学期中考,她前一天熬夜把整本书背了一遍,结果考题是实验操作原理,她直接把“酸碱中和”写成“你浓我浓”。

考完她淡定地说:“我有点发挥失常,下次认真点。”

三年过去了,她一直在“下次”。

所以,谁规定不学就一定酷?

如果连拼一拼都觉得丢人,那不是洒脱,是逃避;如果明知道靠天赋不够,还要瞧不起努力,那不是自信,是虚张声势。伪学霸至少迈出了“想变好”的第一步,虽然方式不完美、节奏也混乱,但总好过永远在原地喊口号。

该刷题的时候别装酷,该请教的时候别死撑,不要把“伪学霸”当耻辱,也别把“不努力”当风格。你可以不优秀,但请别自豪地不努力。

真正的酷,是自己知道该做什么,还愿意慢慢去做。

不是嘴上喊着“我不怕失败”,而是脚踏实地地走过失败,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逆袭曲线。伪学霸再“伪”,也是走在努力路上的人,真学渣再“真”,也是停在原地不肯走的“植物人”。

都不容易,但更难的是,别给自己设限,还能笑着往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