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儿童哮喘,须坚持治疗
发布时间:2025-05-13 08:00:00 浏览量:2
4月的一天,陈医生在住院楼值班时听到病房里传来一阵哭泣声,那是一个年轻妈妈因担心孩子病情,伤心焦急而哭。一旁的5岁男孩彭彭正喘气难受得将身体蜷着。陈医生快步走近孩子,拿起病例仔细分析。
半年前,彭彭咳嗽1个多月,被诊断为肺部“支原体感染”,口服阿奇霉素,咳嗽好转。3个月前,他着凉后发热咳嗽,妈妈带他到某医院看病,初步认为是支气管炎,打了一周头孢类抗生素吊针治疗无效后,医生怀疑孩子又是“支原体感染”,让他吃阿奇霉素2周,咳嗽还是没好,于是来陈医生的医院就诊。
彭彭得过两次荨麻疹,父亲有过敏性鼻炎,家族中无哮喘病史。陈医生用听诊器听到彭彭双肺有哮鸣音,呼气时明显,和支气管炎、肺炎的不同。结合胸部X线检查无明显异常、结核菌素试验阴性,表明他没有肺炎、肺结核等感染,经过长期的抗生素治疗无效,考虑为“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
为进一步明确诊断,陈医生给孩子做支气管扩张试验检查。若症状是由于哮喘病引起的,那么试验中使用的支气管扩张剂能够使狭窄的支气管扩张,起到治疗作用。还有一项支气管激发试验,得先吹气然后憋气6秒钟再吹气6秒钟。通常5岁以上的儿童才能做这个试验,如何教会这么小的孩子配合试验?陈医生苦思冥想,终于想出一个办法——用小孩日常生活最喜欢的物品和动作来形容,他让彭彭做吸牛奶的动作,之后停止6秒钟,这个动作做好了,再吹气,像吹生日蜡烛一样,结果仪器显示他气道的敏感性增高,的确是哮喘。彭彭妈先是震惊,然后怀疑,问:“怎么会,我们家里都没有人哮喘。哮喘是什么?”
哮喘是全球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目前世界哮喘患者已超过3亿。因过敏性支气管炎症和平滑肌痉挛收缩引起气道管腔狭窄、反应性增加,使空气不能顺畅地出入肺部而引起,就好像水管阻塞后水不能流通一样,从而产生气喘、气急、胸闷、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或清晨发作或加剧。一般来说,根据哮喘的症状,并作相关检查排除其他疾病,可以确诊为哮喘。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儿童哮喘发病率的增长速度迅猛。第三次全国儿童哮喘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儿童哮喘患病率达3.02%,这个数据是非常庞大的。陈医生在儿科门诊一个上午看40个病人,超过一半孩子是哮喘。哮喘不仅干扰孩子睡眠,还会耽误学习,令孩子和家长焦虑,如不及时治疗,一旦气道壁结构发生不可逆的损害,即气道重塑,将会影响患者终身的肺功能。
哮喘是遗传背景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如果家里有哮喘病人或其他过敏性疾病如慢性荨麻疹、过敏性鼻炎等,孩子患哮喘的可能性就远远大于其他孩子。当然,遗传只决定他有“易感体质”,而患病,环境因素起助推作用。
我们生活的环境中有过敏原,现在比较肯定的有螨虫、动物的皮毛皮屑、南方地区梅雨季节的霉菌、花粉和二手烟,母亲在妊娠期吸烟或暴露于吸烟环境的儿童,哮喘风险增加约一倍。因此,每年的春、秋两季是哮喘多发季节。汽车尾气、工厂排出的废气、废水等,导致城市空气污浊,其中以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工业化污染最为严重,这些地区儿童哮喘的发病率在我国位居前列。
陈医生给彭彭开支气管扩张剂药物,安排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很快,彭彭的症状缓解了。彭彭妈高兴地抱住彭彭。等她平静后,陈医生说:“用药后没有症状,不表示治好了。哮喘是个慢性病,需长期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大概2~3年。”彭彭妈非常紧张,说要与家人商量一下。
陈医生特地拿了几份哮喘科普资料给彭彭妈,请她和家人一起看,并说明长期激素治疗的重要性。“听到‘激素’、‘长期’这些字眼,大家有些恐惧。但相比哮喘给孩子带来的影响,药物治疗的风险是可接受的、安全的。哮喘患儿存在慢性气道炎症,使用药物后,虽然哮喘症状消失了,但是气道炎症仍然可以持续。它犹如海面上露出的冰山一角,实际上水面下还隐藏着更大的冰山,所以哮喘不发作时也需要治疗。吸入型激素有助于缓解和控制气道炎症,是防治哮喘的首选药物。它主要沉积在肺的小气道里面,一般只在局部发挥作用,吸收入血进入全身的量非常少,不会有发胖、满月脸、水牛背等副作用。已有大量资料表明,中国儿童每年吸入400微克的普米克,2~3年后测量其身高、骨密度及肾上腺皮质功能,与正常儿童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
第二天,彭彭父母一起来医院,彭彭爸问:“怎么治?怎样才能治愈?家长可以做些什么?”陈医生耐心地解释:
哮喘是第一个有全球性治疗指南的疾病。指南中排第一位的就是健康教育。因为孩子出现症状的情况最多是在家里,家长要知道这个病是怎么回事,才能够更加有效地和医生一起,帮助孩子战胜疾病的困扰。
第二是避开过敏原。家长在生活上仔细观察小孩每次哮喘发作是什么诱因,进行环境控制。欲了解孩子对什么过敏,可进行过敏原测试。如果是由螨虫过敏引发哮喘,生活上要注意的是,梅雨季节合适螨虫生长,家里可使用空气过滤器。可用防螨布把枕头套起来,被单在65℃以上的热水里烫一下,棉被暴晒,能减少螨虫。扫地时,灰尘到处都是,用吸尘器可以避免这种情况。搞卫生时,让孩子到屋外去,之后让房子通风。霉菌藏在泥土里,故要常把花盆搬到通风的地方,松松土,晒晒太阳。天气变化需特别防护,积极预防伤风感冒,还有不要养带毛的宠物。
第三,合理的药物治疗。治疗哮喘的药物种类不多,治疗也不难,关键是规范。往往有小孩停药后也没什么事,家长就会有麻痹心理,认为这个病好了,但下次又会发作。每次发作对肺的损害就好像撞车一样,会导致肺的结构变形,甚至有生命危险。最好在6岁、12岁之前治好,小学要治好,小学没治好的话,后面还有机会,如果初中也没治好,哮喘就伴随终身了。
哮喘治疗分急性发作期与缓解期。急性发作期需用β2受体激动剂,如喘康速、博利康尼雾化液、全身型或吸入型糖皮质激素(如普米克令舒、甲基强的松龙、强的松)。缓解期治疗采用吸入型糖皮质激素,重度发作可吸入激素与长效扩张支气管的联合制剂。此外还应根据不同的病情选用白三稀受体拮抗剂、氨茶碱及抗过敏药。
医生会先给病人哮喘发作的程度评级,包括间歇发作、轻度、中度、重度,然后进行个性化治疗。3~6个月为一个疗程,间隔1~3个月复查一次,就诊时要将在用药中遇到的所有问题告诉医生,让医生掌握病情,再配合肺功能检查,看气管敏感性有无降低,然后更换药物或调整剂量。如果缓解状态持续5 年,则认为达到临床痊愈。
在彭彭爸妈全面了解哮喘之后,陈医生给彭彭开了药,交代坚持治疗才能还孩子一个健康的肺,让彭彭1月后复诊,每年门诊随访3~4次,总疗程3年,日常生活中做峰流速测定,记好哮喘日记,对自身病情掌控,还建议彭彭通过游泳来锻炼肺功能。
此后,彭彭爸妈经常参加医院的哮喘健康教育讲座,坚持游泳的彭彭身体比原来结实多了,体质也明显发生了变化。通过两次治疗后逐渐减药,彭彭目前已经完全不用药物来控制哮喘,到现在都没有发作,和其他孩子一样,自由地呼吸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