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童趣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儿童亲子

“求求你了,给我发个红包”,母亲和女儿到底是谁错了?

发布时间:2025-05-12 02:45:29  浏览量:3

最近一直听说,母亲节好像渐渐的变味了,对此我一直都没有多大的感觉,直到我刚刚刷到了一个女儿发出来的帖子,看完之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发出来给大家看看。

这个女儿把她妈妈发的语音信息都转换成文字。上午的时候,妈妈就发来信息,强调母亲节不用给她买东西了,她自己已经提前买了三件衣服。妈妈让女儿母亲节发给红包,她要去看女儿的舅舅。同时妈妈也说了原因,她最近手头有点紧张。

女儿收到信息之后,就给妈妈回了一条:“妈,母亲节快乐。”然后就没了。

过了大约两个小时之后,妈妈再次发来信息,说母亲节不快乐,她想要看到的是红包,而不是祝福。而且,这个妈妈还指责女儿这么多年以来,都是一句祝福就把她打发了,今年不行,必须要发红包,不然过不了关,打发不了。

这个妈妈甚至还说出了“我求求你,给我发红包”这样的话,真的让我很震惊。

面对妈妈的指责,女儿发了一张衣服的照片,证明自己也是有给妈妈买衣服的。结果,妈妈认为这个衣服是之前买的,和母亲节没有关系:母亲节是今天,你搞清楚了。

人家都说女儿好,女儿爱妈妈,这很爱呀,表现非常好。世界都找不到这么好的女儿,真的,我不想说了没意思,你爱发不发好吧!”大家应该都看的懂,这位妈妈在说反话,讽刺自己养了一个好女儿。

原本看到这里,我还猜测是不是这个女儿平常给妈妈的关心太少,或者平常没有给妈妈物资方面的需求。但是看了这个女儿给网友的回复,她才工作没有多久,经济能有多宽裕?所以妈妈为什么要指责女儿多年以来都只有祝福没有红包呢?

而且这个女儿平常也没少给妈妈包红包买衣服的,在母亲节生日这天却开始计较起来。

原本我以为这只是个例,评论区里却告诉我不是。

大家不理解的是,在小时候,父母们也没有给我们这么多的仪式感。有网友灵魂发问:小时候她有给你过过六一儿童节吗?网友感叹,留守在乡下二十多年没人给我过六一儿童节,但是毕业后人人都在宣传母亲节。

还有网友说,毕业以后每年母亲节、妇女节,妈妈的生日都要给妈妈发红包,最低500起步,最后妈妈却得寸进尺到女儿的生日也要给她发红包,理由是女儿的生日也是妈妈的母难日。

有爸爸指责女儿不关心妈妈,说妈妈去上班瘦了好多斤。可是这个女儿在高中的时候就开始自己勤工俭学,大一之后就基本没有向家里要过钱,工作后各种孝敬妈妈,这些却都被当成了理所当然。

还有爸爸生怕女儿忘了,或者是怕女儿没有表示的,直接发信息提醒的:别人家女儿都提前给钱了,你给多少,你不会我就教你,下次提前给。

不要以为你给好多,又都是200,别人家几个女儿给的都是1000。

看到这里,我真的很想说,你的女儿只是工作了不是发财了,为什么现在都要用金钱红包,需要很大的红包才能体现儿女的孝心很大了呢?

也有网友一大早就收到妈妈发来的下面这张图片:明明是妈妈受了委屈,到最后却还是妈妈的错。指责妈妈的时候,却往往没有看到妈妈背后的心酸和无助……

似乎,女儿和妈妈,站在各自的角度,谁都有委屈,谁都有错,谁都不理解谁。

“妈妈求你了,给妈发个红包吧!”这句话,到底是卑微,还是强迫?我读出的是"妈妈求你了"的卑微裹挟着"你必须回报我"的强势。

老一辈用半生苦难兑换的"孝顺债券",年轻一代用996血汗供养的"情绪账单",当节日的意义被压缩成红包数额的较量,当母女对话变成转账记录的博弈,我们是否该重新审视——那些在家族群里循环播放的孝道短视频,究竟缝合了亲情裂缝,还是给子女们的心口上盐?

我认为,真正的爱和孝顺应该都是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而不是用节日来道德绑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