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童趣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儿童亲子

“娘家人”再升级!杨浦这一中心正式启用

发布时间:2025-05-09 11:48:54  浏览量:5

近日,焕新升级的“杨浦区妇女儿童服务指导中心”内,一个崭新的维权阵地——杨浦区12338妇联维权服务中心正式启用。这不仅是物理空间的拓展,更是服务能级的跃升。它承载着为区域内妇女儿童提供更专业、更便捷、更温暖维权服务的使命,成为她们在迷茫与困境中“想得起、找得到、靠得住”的“娘家人”

在这里,法律的刚性与人文的关怀交织,为每一个“她”和孩子,筑起一道坚实的屏障。

婚姻家庭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

维权服务点亮人生

走进位于安波路的“杨浦区妇女儿童服务指导中心”,温馨明亮的环境让人心生暖意。

在中心特设的“杨浦区12338妇联维权服务中心”区域的婚姻家庭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房间内,李女士(化名)正坐在独立的咨询室内,向人民调解员倾诉着自己的烦恼。调解员一边轻声安抚,一边认真倾听并记录。

咨询室的墙上,清晰地展示着中心的各项服务流程图:信访接待、婚姻家庭纠纷调解、法律咨询、心理疏导、法律援助转介、困难帮扶……各类事项,一目了然。

这里不仅可以获得初步的法律政策解答,对于符合条件的求助者,中心还会协助对接区妇女儿童法律援助分中心或专业的律师资源。

杨浦区婚姻家庭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王立夏告诉记者,如果涉及婚姻家庭矛盾,将在“婚姻家庭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房间内进行调解;若有心理困扰,隔壁的“白玉兰开心家园”的心理咨询师可以提供专业的心理疏导。

白玉兰开心家园

专业心理关护的温馨港湾

在服务指导中心内,“白玉兰开心家园”作为重要的心理支持平台,为需要帮助的妇女儿童提供了专业且温馨的心理关护服务。

门口的房间,注重营造放松和自然的氛围。情绪疏导系统则通过触摸屏,让人选择趣味宣泄方式,开展人机互动,释放负面情绪。

“情绪百变棒棒糖”和装满乐高的“解锁情绪魔法箱”,则鼓励来访的妇女儿童学习识别和表达更丰富细腻的情感。房间内还配备了趣味性手作材料,鼓励大家拼接情绪脸谱表达自我。在放松的状态下,妇女儿童能够获得专业的心理支持和帮助

专业的心理咨询室内,配备了沙盘沙具。沙盘游戏作为一种潜意识投射技术,尤其适合不善言辞的妇女儿童。通过摆放各式各样的沙具,如房子、人物、植物等,大家可在常驻心理咨询师的循循善诱下,将内心的想法和感受具象化地表达出来。

“我以前听说过社区里有‘妇女维权驿站’,没想到这个‘娘家人’现在升级成了一个‘大本营’!”李女士感慨道。

从“驿站”到“中心”

发挥“联”字优势

这个全新的12338维权服务中心,是在过去遍布社区的“妇女维权驿站”实践基础上,整合资源、提档升级

据悉,市妇联自2023年起,通过购买社会组织服务的方式,在各区推广“妇女维权驿站”项目,旨在将维权服务送到妇女“家门口”。杨浦区积极响应,通过社区排查、信访接待、网格化管理等多渠道发现线索,精准对接服务对象,建立“一案一策”帮扶机制,让大量妇女得到了及时的帮助。这些宝贵的实践经验,为12338中心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从基层的“维权驿站”,到如今功能集成的“12338维权服务中心”,不仅意味着妇女维权服务场地的硬件升级——拥有了更私密、更舒适、更专业的咨询调解空间,更重要的是机制的整合与软件的全面提升。该中心整合了“杨浦区婚姻家庭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和“白玉兰开心家园”的主体功能,形成了一个全新的综合性平台服务中心。

“其核心理念在于发挥妇联在维权维稳工作中的‘联’字优势,向上链接政府各委办局的职能部门,向下链接社会组织、律师、心理咨询师等第三方专业资源,担当起桥梁和纽带的角色。”区妇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中心涵盖了区妇联维权的特色服务,包括婚调委的人民调解功能,以及白玉兰开心家园所代表的妇联信访、法律援助、心理疏导、人民调解“四位一体”功能。

此外,中心汇聚了一支由经验丰富的妇联干部、专业社工、律师、心理咨询师、婚姻家庭咨询师等组成的专家团队,不仅具备扎实的法律知识和调解技巧,更怀揣着对妇女儿童事业的热忱和爱心。

中心还积极链接“随申办”“一网通办”等政务服务平台,探索线上咨询、业务查询、转办指引等“智慧维权”服务,力求最大程度方便群众。同时,中心依托与信访、公安、法院、检察院、民政等部门建立的联动机制,在信息共享、线索移送、纠纷化解、多元帮扶等方面强化协同,为妇女儿童提供“一站式”综合维权关爱服务。

杨浦区12338妇联维权服务中心的启用,是贯彻落实全国妇联关于加强维权阵地建设、提升维权服务能力要求的具体行动,它将与区内各街道的法律援助站、点,“心缘·家”社区维权服务点等形成合力,共同织密一张覆盖广泛、响应及时、服务专业的妇女儿童权益保护网,让法治的阳光温暖每一个角落,让每一个“她”都能感受到来自“娘家人”的关怀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