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故事|福利院孩子们圆梦绿茵场
发布时间:2025-05-08 09:48:17 浏览量:3
5月5日晚,青岛青春足球场见证了一场特殊的温暖互动。青岛市儿童福利院的二十余名残疾儿童及部分困境儿童在老师们的悉心陪伴下,作为最小粉丝团为海牛队加油助威,更在全场万名观众的掌声中收获了吉祥物犇犇的惊喜礼包。当海牛队以3:0锁定胜局时,这些怀揣足球梦想的小天使们用欢呼点亮夜空。几天前,同一片绿茵场上刚刚成立的“青岛市儿童关爱基金”则为困境儿童搭建起通向未来的桥梁——这不仅是一场足球赛,更是一次关于勇气、成长与社会关爱的双向奔赴。
站上绿茵场,我的梦想
5月5日傍晚,一辆大巴车停在青岛市儿童福利院门口,正准备发车。坐在车上的孩子们难掩兴奋,男孩超超眼睛笑眯眯,对坐在旁边的老师说:“我又可以见到犇犇了,我很想他。”
犇犇是青岛海牛足球队的吉祥物,孩子们此行的目的地正是青岛青春足球场,当晚青岛海牛队将坐镇主场,迎战对手长春亚泰队。
虽然心中有炙热的足球梦想,但是出趟“远门”,对这些残疾孩子却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每次出门都得拖家带口的。”青岛市儿童福利院院长崔学庆笑着开玩笑地说。他和副院长刘朝霞,特教老师、保育员们组成“育儿团队”,带着二十多个孩子前往球场观赛。
儿童福利院的孩子们当球童
刚坐上车,女孩妞妞就因为坐在身边的不是保育员杨姥姥而情绪失控,大哭起来。杨素红马上从车后排赶过来安慰她。为了安抚孩子们乘车等待的情绪,副院长刘朝霞跟孩子们打起赌:“你们觉得今晚比分是多少?”孩子们七嘴八舌地抢答道:“2:0”“3:0”。
刘朝霞笑着说:“看看你们谁说得对啊。”
车子行驶近一小时,终于抵达足球场停车场。孩子们被老师们带着步入球场。球场的台阶很高,队伍行进的速度因此缓慢下来。特教老师和保育员们有的抱着年幼的孩子,有的两三个人抬着一个大孩子,一行人终于到达了看台。
作为观赛粉丝,氛围感要拉满。条幅挂起来,红色的布绸上写着:青岛市儿童福利院,两块提前做好的应援牌子高高举起,牌子是孩子们自己亲手做的,是一颗糖果的形状。
进球了,孩子们很高兴
夜幕降临,球场灯光璀璨。比赛前,当海牛队队员牵着小球童的手进场时,孩子们又沸腾了。4月27日,他们中的11人也首次当上球童,穿着耀眼的橙色球衣,与球员们牵手走进绿茵场。虽然只有短短几分钟,但他们踏上球场的步子却像小锤子,一下一下收紧老师们的心。不管是足球队教练,还是儿童福利院的老师们都捏了一把汗,很多突发场景在脑子里过了一遍,万一乱跑呢,万一大哭起来呢,万一坐地上不走了呢......
好在孩子们不负众望,别看平时他们受疾病影响,经常情绪失控,但当球童那天,他们都表现得都很棒,昂首阔步走上绿茵场完成了出场仪式。这一刻,孩子们坚定的步伐不仅是对足球梦想的致敬,更在幼小心灵中播下“勇敢追梦”的种子。
站在球场上,男孩大勇对11号球员叔叔小声地说:“我以后也要像叔叔们一样,在这么大的球场踢球!”叔叔回应他点点头,说:“一定可以。”
“也许是足球的魅力让孩子们痴迷,他们真的表现得很棒,比平时任何时候都要乖。”一位特教老师欣慰地说。
温暖互动的瞬间
上半场比分一直焦灼在0:0上,儿童福利院的小粉丝们加油声不断,有个男孩甚至还起身跳起了舞,手脚虽然顺拐,但是也表现出满满的热诚。
中场休息的时候,青岛海牛队给儿童福利院的孩子们带来了意外的惊喜,吉祥物人偶犇犇和球员们来到看台,给孩子们每人一个大礼包,里面装满零食和玩具。犇犇可是孩子们最心心念念的人儿啊,他挨个摸着孩子们的头,和他们击掌,孩子们则用头和手不断地蹭他的身体,表示亲昵。男孩超超更是拉住犇犇的手,不舍得让他走。
犇犇来到儿童福利院,深受孩子们的喜欢
球场上的解说员也向全场一万多名观众,播报着这一感人的场景:“来自青岛市儿童福利院以及即墨区、城阳区的孩子们再一次来到了青春足球场,为海牛球员们加油助威,我们的犇犇和球员们也来到这些带着勇气与梦想的小天使们的身边,给孩子们赠送惊喜的小礼物,让整座球场见证这份双向奔赴的温暖,愿足球的快乐永远伴随你们的成长,在人生的赛场上继续勇敢追梦!”
也许是受到最小粉丝团的鼓舞,海牛球员们下半场士气大振,连进三球,场上大屏幕上3:0的比分格外耀眼。
每次进球,孩子们都激动地从座位上跳起来,“11号叔叔进球了!”男孩大勇更是扯着嗓子兴奋地向身边的人介绍着。11号叔叔可是他最喜欢的球员。
他还记得第一次见到11号叔叔的场景。
大勇是个爱运动的孩子,虽然唐氏综合征让他的智力受到影响,他被父母遗弃了。但是从小喜欢奔跑的他,就像儿童福利院里的一匹小马。他喜欢风吹过耳边像轻抚的大手,喜欢追着足球,将它带到空中,足球一直是他热爱的梦想。
海牛队来到儿童福利院,与孩子们踢足球
有一次,青岛市民政局领导来到院里与孩子们互动时,看到了大勇在院子里踢足球,于是便提出可以联系青岛海牛队的队员们来教孩子们踢球。
果然没过几天,青岛海牛队部分球员就来到儿童福利院,其中就有吉祥物犇犇和11号球员叔叔。
犇犇带着孩子们一起做早操,一起踢球,他憨态可掬的样子一下子就俘获了孩子们的心。而11号球员叔叔长相帅气,颠球的动作也让孩子们看得入迷,球就像长在他的脚上,上下飞舞。
大勇拉着11号球员叔叔的手说:“我也想踢足球,我想去见见大足球场。”大勇在电视上看到过,那片绿油油的足球场让他向往,如果能在上面随意奔跑该是多么快乐的事情啊。
经过这次短暂的相遇,孩子们和海牛队队员们结下了友谊,于是海牛队正式向青岛市福利院的孩子们发出邀请——请孩子们来做球童。
“当海牛球员牵手孩子们踏入绿茵场时,他们托起的是双向照亮的希望。”青岛市民政局局长江联军也见证了孩子们两次踏入绿茵场,感慨地说,“这不仅是为特殊儿童搭建的展示舞台,更是社会认知特殊群体潜能的一扇明镜。每个孩子都需要在聚光灯下完成与世界的对话,这样的社会共情仪式,远比掌声更能浇筑自信成长的根基。”
海牛队来到儿童福利院,与孩子们踢足球
绽放生命光彩
4月27日,“筑梦赛场 童心飞扬”青岛市困境儿童中超赛场公益活动在青春足球场温情启幕。这是一场有意义的活动,作为青岛市28场“筑梦”系列儿童关爱保护活动的重要一站,它给全市困境儿童搭建社会融入平台,意在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关爱困境儿童的良好氛围。来自青岛市儿童福利院、以琳孤独症康复中心和城阳区的155名儿童代表,在政府、企业及社会各界的关爱中,共同度过了一个充满温暖与梦想的足球之夜。
男孩宝红捧着一大束丝绒花站在义卖摊位前,那些丝绒花是他花了一个星期的时间做好的,他的手有残疾,手腕向外翻,平日里他虽然喜欢画画和做手工,但是做一朵花对他来说,还是很有难度的。那些丝绒花做得还很细致,花瓣是红色或者紫色的,花芯是黄色的,还有绿色的叶子。这些精致的花朵很快就被前来观球的市民买走。“我挣了一百多元。”宝红激动地大喊着。
青春足球场外,儿童福利院的孩子们义卖自己做的手工花
男孩小武也喜欢画画,因为身体的原因,他只能躺在轮椅上,他的画被做成了明信片,一张一张摆在义卖的桌子上。明信片的画面上有田野里成片的小花,有蜿蜒的小路,也有星河夜晚。“没想到这些孩子的画这么空灵,意境完全不输大师画。”一位市民在义卖桌前久久驻足,赞叹道。
中场休息时,球场迎来温情时刻。“青岛市儿童关爱基金”在各界见证下正式成立,该基金将整合义卖收入、企业及个人捐赠,专项用于困境儿童能力提升、城市融入、心理关爱等领域,并建立公开透明的监督机制。市慈善总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基金的设立让爱心有了可持续的支点,期待更多力量加入这场爱的接力。”
作为第二批建设国家儿童友好城市,青岛努力把城市最大美好赋予儿童,绿茵球场不仅是激烈的竞技场,也变成了孩子们被看见、被关爱的闪光大舞台。
“‘开门办院’理念承载着双向使命。”青岛市民政局局长江联军阐释着这场活动的意义,“一方面要为孩子们打开通向社会的窗口,通过培养生活技能与社会适应力,赋予他们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底气;另一方面期待各界尤其是企业界敞开包容的胸怀,用可持续的帮扶行动为特殊儿童托举未来。这种温暖的双向互动,正是构建儿童友好型城市最生动的注脚。”在温情足球夜的背后,越来越多的力量正在加入搭建更广阔的成长舞台——通过创建长效化社会融入机制、整合公益慈善资源,让每个孩子都能在充满爱心的土壤中绽放生命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