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童趣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儿童亲子

霍山县上土市镇陡沙河村阳光驿站:探索留守儿童关爱与乡风文明融合新路径

发布时间:2025-05-07 16:35:49  浏览量:3

在大别山腹地的上土市镇陡沙河村,一个位于村部内的温情小房间成为全村儿童的“暖心港湾”。在全国妇联及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的大力支持下,陡沙河村以全国妇联“阳光驿站”项目为抓手,将儿童关爱服务融入基层治理体系,通过阵地建设、精准服务、活动创新三大路径,探索出留守儿童关爱与乡风文明建设的协同发展模式。自2023年8月项目实施以来,驿站配备专职志愿者1名,组建“爱心妈妈”队伍21人,开展文明主题实践活动40场,累计服务儿童390余人次,形成“教育一个儿童、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乡村”的治理新格局。

建强活动阵地:打造家门口的“成长加油站”

陡沙河村将“阳光驿站”建设纳入村级公共服务体系,整合村党群服务中心场地,打造集学习区、阅读角、活动室于一体的多功能空间。在图书配备上,涵盖了科普读物、文学名著、绘本等不同类型,满足了不同年龄段儿童的阅读需求;文体设施则包括乒乓球桌、手工制作工具等,为儿童提供了多样化的娱乐选择。依托这些物资,阳光驿站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学习、阅读、娱乐活动。放学后,孩子们都会自觉来到驿站,有的在图书角安静阅读,沉浸在知识的海洋中;有的在文体活动区尽情玩耍,释放活力。周末,驿站还会组织开展作业辅导、阅读分享会、手工制作、趣味运动会等活动,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成长。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儿童的课后生活,还培养了他们的兴趣爱好和团队合作精神,为儿童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阵地建设注重“软硬结合”,硬件上,建立管理制度,配备水、电、空调、网络等基础设施;软件上,组建“党员+专职工作人员+志愿者”管理队伍,并引导儿童自主管理,通过“小手拉大手”,带动儿童家长共同参与环境维护,形成“空间共建、文明共享”的治理氛围。2023年8月以来,保持驿站每周5天,每天4小时的开放时间,驿站平均每周接待儿童超10人次,成为乡村文化振兴的新地标。

结对编制网格:架起心贴心的“关爱连心桥”

以“阳光驿站”为阵地,陡沙河村结合“爱心妈妈”结对关爱工作,建立了详细的儿童信息台账。志愿者们通过入户走访、电话沟通等方式全面梳理并完善儿童档案管理工作,共组织开展入户走访37次,累计建立儿童档案301份,涵盖基本信息、家庭状况、身心健康状况等,为精准服务儿童提供依据。定期更新档案,确保信息准确有效,及时掌握儿童成长动态,针对特殊需求儿童,如困境儿童、留守儿童等,单独标记并重点关注。针对赵浩宇、王铭轩等2名有特殊需求的儿童建立了个案,提供一对一帮扶服务,2024年已为他们2人申请了康复训练残疾儿童家长生活费3000元并卡发放。目前全村“爱心妈妈”结对覆盖率已达到100%,并定期组织开展走访活动,关注儿童的生活需求和心理状态。

通过“爱心妈妈”结对关爱工作,陡沙河村建立了一套相对完善的儿童关爱保护机制,让留守儿童感受到了社会的温暖,也增强了家庭和社会各界对儿童成长的关注度,为儿童的健康成长织密了安全网。通过“爱心妈妈”的纽带作用,进一步推动了家庭监护责任落实,全村儿童监护合格率提升至98%,辍学率降至0,构建起“家庭尽责、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基层治理共同体。

活动涵养新风:培育沉浸式的“文明小课堂”

为实现"成长关爱"与 "文明养成"的双赢,陡沙河村“阳光驿站”打造了一系列寓教于乐的主题活动。在思想引领方面,开展了“雷锋文明实践我行动”“亲子廉动——共铸家风‘家廉老少读’”手抄报活动和“五一”国际劳动节教育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传承廉洁文化、厚植家国情怀、培育奋斗精神,全面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推动文明实践入脑入心。在安全教育方面,组织了消防安全演练、防溺水安全教育、卫生安全知识宣传等活动,提高了孩子们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在家教指导方面,开展了亲子关系赋能活动,以健康亲子关系促进家庭情感联结,为儿童成长筑牢家庭支持基础,助力基层家庭文明建设。此外,结合移风易俗和文明乡风建设工作,驿站还开展了“我画家乡美”手抄报、“我是环保小卫士”创意手工制作等活动,引导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弘扬文明新风尚。通过这些主题活动,孩子们在参与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不仅提高了自身的综合素质,还将文明理念传递到家庭和社会中,推动了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和移风易俗工作的深入开展。

虽然陡沙河村阳光驿站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足,如活动形式还可以进一步创新,社会力量的参与度还可以进一步提高等。下一步,一是加强与学校、社会组织等的合作,整合更多资源,丰富活动内容和形式,提高服务的专业性和针对性;二是加大宣传力度,吸引更多的社会爱心人士参与到儿童关爱工作中来,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关爱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三是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加强对阳光驿站的管理和运营,确保各项工作持续、深入开展,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服务,让阳光驿站真正成为孩子们成长的温暖港湾。

陡沙河村阳光驿站建设实践证明,儿童关爱服务既是民生工程,更是治理创新。通过阵地建设夯实服务基础,通过精准帮扶激活治理网络,通过文明养成培育时代新人,实现了留守儿童健康成长与乡风文明建设的同频共振,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持久动能。通过持续完善“阵地有形、服务有感、文明有魂”的关爱体系,让阳光驿站不仅成为儿童成长的“守护者”,更成为基层治理的“连心桥”、文明乡风的“孵化器”,在大别山区绘就“幼有善育、文明共育”的和美乡村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