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注意!孩子这些“怪动作”“怪声音”,可能是抽动症在预警!
发布时间:2025-05-05 09:02:01 浏览量:19
当孩子突然出现频繁眨眼、耸肩或不自主发声时,很多家长第一反应往往是“孩子在模仿别人”或“养成了坏习惯”。但这些看似不经意的行为,很可能是儿童抽动症发出的信号。作为一种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抽动症不仅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还可能对学习和社交造成困扰。了解抽动症的典型症状表现,是早发现、早干预的关键一步。
运动性抽动:身体不受控的“小动作”
运动性抽动是抽动症最直观的表现,通常从面部开始,逐渐蔓延至颈部、肩部、躯干及四肢。最常见的症状包括频繁眨眼、挤眉、皱鼻、噘嘴,这些动作可能让孩子看起来像在做鬼脸;颈部肌肉抽动则表现为点头、摇头、缩脖子;肩部抽动时,孩子会不自觉地耸肩,幅度或大或小;更严重时,可能出现肢体抽动,如突然甩手、踢腿,甚至做出复杂的动作,比如反复蹦跳、旋转身体。这些动作往往快速、短暂且不自主,孩子无法通过意志力控制,即使刻意克制也只能暂时缓解,很快又会再次出现。
发声性抽动:不受控的“奇怪声响”
除了肢体动作,发声性抽动也是抽动症的重要症状。初期,孩子可能只是偶尔清嗓子、咳嗽,声音与普通的生理反应相似,容易被家长忽视;随着病情发展,会出现吸鼻声、嗤鼻声、哼哼声,甚至发出犬吠样、吼叫声等奇怪声音。有些孩子还会重复特定音节或词语,例如不自觉地说“啊”“嗯”,或者反复强调某个字。更严重的发声性抽动可能表现为秽语症,即突然说出脏话或不恰当的言语,但这种情况相对少见。这些不自主的发声不仅影响孩子的日常生活,还可能引发周围人的误解和异样眼光。
症状特点:时好时坏的“动态变化”
抽动症的症状具有明显的波动性,这也是其容易被忽视的原因之一。症状可能在某段时间内加重,又在另一段时间内减轻甚至消失,呈现出“时好时坏”的特点。例如,孩子在紧张、疲劳、感冒时,抽动症状可能更加频繁和明显;而在放松、睡眠或专注做某件事时,症状则会有所缓解。此外,随着年龄增长,抽动的部位和形式也可能发生变化,初期可能只是简单的眨眼、清嗓子,后期可能发展为复杂的肢体动作和发声。
伴随症状:隐藏在抽动背后的“心理危机”
许多抽动症患儿还会伴随其他心理或行为问题。约半数患儿会出现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冲动,影响学习效率;部分孩子存在强迫症状,如反复检查、计数、整理物品;还有些孩子会出现焦虑、抑郁情绪,因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而感到自卑、自责,甚至产生社交退缩,不愿参加集体活动。这些伴随症状往往比抽动本身更影响孩子的生活质量,需要家长和医生给予同样的关注。
儿童抽动症的症状表现多样且复杂,容易与其他疾病混淆。沈阳六一儿童医院提醒广大家长,如果发现孩子出现频繁、不自主的抽动症状,且持续超过1-2周,一定要及时带孩子到专业医疗机构进行评估和诊断。早发现、早干预,才能帮助孩子减少抽动症带来的负面影响,健康快乐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