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榆照晚晴,老年教育焕“新生”
更新时间:2024-10-17 16:23 浏览量:10
近日,山东大学老年大学“运康课堂”的银发学员们在欢声笑语中齐聚一堂,进行脑健康评估,学习练习大脑“保养”方法,免费领取内含“12周脑训练计划”等项目的“脑健康包”,绘制出一幅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的生动画卷。
今年3月,山东大学在国内率先成立了国家老年大学分校,这是对积极服务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全面部署高校老年教育事业改革的有力响应。
“学”字当头 精心打造数字化平台课程
瞄准提升老年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山东大学乘数智化之势,探寻老年大学建设与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的最佳结合点,采取线上平台学习与线下实践体验相结合的方式,全力扩大老年教育优质资源供给。
在共享国家老年大学公共服务平台的基础上,山东大学整合线上资源,遴选并开发了首批涵盖“德学康乐为”五大类百余门数字化精品课程。
“课程以‘厚德修身’‘终身学习’‘主动健康’‘乐享生活’‘积极作为’为主题,内容涵盖公民修养、文化科学、数字技术、饮食运动、康复疗养、歌舞戏画、退休生涯规划等,配以专业化、年轻化、信息化专职中青年师资队伍,以教育思想、教学手段、教学设备现代化‘三位一体’,满足老年学员多层次、个性化学习需求。”继续教育学院党委书记姜文丽介绍。
山东大学充分发挥“文史见长”优势,以特色化、品牌化的教学内容建设,利用好校内学术研究成果与馆藏资源,悉心打造《儒学概论》《佛学概论》《论语概论》导读等内容组成的《国学》专业精品微课程。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面对教育数字化变革,降低老年人获取和利用教育资源的“准入门槛”,助其适应数字化教育要求,培养数字化学习习惯,成为老有所学、终身学习的“关键一招”。
为此,学校精心优化信息化平台服务,利用人工智能、云计算等前沿技术,推进平台、网站一体化建设,对课程资源、教学模式进行适老化改造:明晰学习路径,简化网站界面与操作流程,学员可以轻松浏览课程目录,按需学习;便捷登录方式,同步校内账号,减轻记忆负担;提供学情分析,实时呈现学习进度,智能推送学习资源;开放电脑手机双通道,随时随地开启学习之旅……一系列平台设计,提供了全流程、个性化的学习支持服务,让线上教育灵便可及,帮助老年学员加速实现“数字蝶变”。
“乐”字打底 实践课堂为生活添色
“刚才我做的遮阳草帽,彻底解放了我的双手,出门买菜、拎东西都很方便,真是太实用了!”在山东大学老年大学举办的草帽DIY手作课堂上,一位老同志笑着说。
该类“手作课堂”是山东大学老年大学实践体验课的六大教学板块之一。除此之外,还有组织集中学习、强化思想引领的“弘德课堂”,手把手教授智能出行、预约就医的“数智课堂”,定期举办健康讲堂、义诊活动的“康养课堂”,开设合唱、京剧等课程的“颐情课堂”,开设柔力球、太极拳等课程的“运康课堂”。
这些实践课堂采取小班教学模式,注重实操训练。同时,学校优化协同工作机制,统筹整合本地化优质资源,使课程内容和课外活动更贴近生活,充分满足老年学员的兴趣爱好和实际需求,让老年大学成为以课怡情、以学养老的“美好园地”。
“满足老年人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丰富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在参与的过程中提升荣誉感、自豪感、获得感和成就感,是山东大学老年大学建设肩负的使命责任。”山东大学离退休工作处处长郭举修说。
“为”字守心 思政引领镀银龄新辉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在山东大学,愿意继续实现人生价值、为社会作贡献的学员不在少数。因势利导、顺势而为。满足老年人“价值创造”“自我实现”的需求、助推有意愿有能力的老年人在老有所学、老有所乐中实现老有所为,是老年教育提质升级的应有之义,也是山东大学持续探索的重要课题。
此前,立足高校离退休教师、干部、党员等银龄人才资源优势,山东大学积极推进支援西部计划,三年以来选派银龄教师三批次31人次。老教师们用实际行动诠释新时代教育工作者生命不息、奋斗不止、老有所为的精神,在开展课堂教学、科研平台建设、课题研究、指导帮助青年教师成长等方面起到重要的示范引领作用,为青海师范大学、喀什大学等对口受援高校带来新气象。
“离退休老同志既是社会发展的见证者,也是国家进步的贡献者。”山东大学党委副书记陈宏伟说,“我们将深入挖掘高校老年人才的独特优势,激发创新潜力,探索社会服务的新途径,让高校银发人才充分发挥余热,实现老有所为,乐享银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