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童趣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儿童亲子

如何把一个孩子养“乖”?记住这些高需求,后面就会少走很多弯路

发布时间:2025-05-01 08:58:01  浏览量:3

文/兰妈谈育儿

周六,带两个女儿去蝴蝶谷赏花,我们还特意带了羽毛球拍一起打球玩

在场的其他游客带小朋友出来玩儿呢,基本上都对拍照打卡不感兴趣,他们没待几分钟就吵着闹着要回家

看看别人家孩子的又哭又闹,再看看兰妈女儿缠着我陪她打球,玩好后又跟妹妹在草坪上追赶嬉戏,有些家长就不由自主地凑过来对我进行三连问:

•两个女儿都是你的吗

•年龄多大了

•他们看起来都好乖呀,你是怎么养出如此省心的闺女呢

听着别人的赞美声,再回头看看女儿,女儿看向我也会老远和我甜甜地打声招呼

那种看上一眼就会有回应的关系,真的是舒服极了,也给人一种不负此生的满足、幸福、还有幸运感

讲真的,不怕大家笑话,兰妈在这之前和女儿关系可不是这样,有一次吵着吵着还崩溃地差点想跳楼

好在最终理智战胜了情绪,再加上后来接触有关育儿的例子多了,也从中看透了一些事情、掌握了一些经验,直到慢慢发现并注重孩子身上的一些高需求后,女儿和我之间的紧张关系才有了回转余地

01

自信需求

该夸的地方要使劲表扬

弗洛伊德的使命里有这样一句话:

“一个被父母深深宠爱的孩子,会保持终生的胜利感觉,而这种信念还会支撑他们一生都能不断获取成功”

可见,聪明父母在教育方面会更注重对孩子爱的教育,也会把这种力量变成孩子行走世界的勇气

有一位爸爸,参加同学聚会的时候还特意把女儿带上了

本以为,他会因此遭到同学们嘲笑“女儿奴”,可到地方一看,大家似乎都心有灵犀似的,很多都把自己的孩子带着一起

后来,由于小朋友们都能占一桌,大家又专门给孩子点了一桌子菜,小朋友一桌吃喝玩乐,大人们一桌畅谈人生

特别是大人那桌聊起孩子时,又是一番说不完的话题了:

•有人吐槽“现在的孩子真是太难带了,小学课本加深了难度,很多题回来家长都要研究半天”

•有人吐槽“养孩子不怕累、也不怕花钱,就怕孩子叛逆起来把你当仇人,见面不说话,谈正事又嫌你啰嗦”

•还有人吐槽:“真佩服那些在班上成绩次次考一百分的孩子,真不知道他们是什么基因,我儿子要是有人家一半聪明脑袋,我半夜都能笑醒”

然而,当大家把目光落在那位爸爸身上时,他却回头看了看自己女儿,然后才温柔地说:

“同样一张试卷,不可能所有人都能考一百分,我们可以羡慕那些考满分的孩子,但不能把排在后面的学生看扁了,更不能轻易就否决了他们的努力,就像我有我的女儿,就已经很知足了,不管她将来学习怎么样,有没有出息,她在我眼里都是最棒的”

讲真的,这才是我们孕育孩子的初衷:不在乎未来发展成什么样子,只在乎那是自己的娃,只要孩子健康快乐也就知足了

这是爱孩子的最基本标准,也是我们能养出一个阳光自信孩子的行走捷径:

•如果你希望孩子做什么事情都积极主动,成为别人眼中的懂事乖小孩,那就尽量把孩子的自信需求养好吧

•特别是孩子进步的地方、擅长的地方、还有努力的地方,该夸的时候就使劲地多夸夸吧

•在赞美语言的不断灌输影响下,我们的孩子也会生活得更加积极乐观,面对成长和学习更是有了不一样的新境界

02

心理需求

该需要陪伴时给足安全感

人民日报曾指出:“优秀孩子都是陪出来的”

以前不明白这句话的影响力,直到我发现陪伴真的能影响孩子快乐后,才意识到过去的养育一直都在走弯路

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已经很久没有听到小女儿说过:“妈妈,你今天还工作吗?能不能陪我玩一天”这句话了

看着姐姐陪妹妹玩,妹妹再追着姐姐的一幕,我明明该感到暖心、放心、和欣慰了,孩子一天比一天省心省力,这也该是需要举杯庆祝的大好事了

可看着两个孩子在我眼前忽近忽远,又突然消失在我身边的短暂几分钟时间,心中莫名一慌,似乎也设想出以后看到孩子次数会越来越少的失落、和孤寂

刹那间,我也立马放下了手中的工作,然后对女儿们说了一句话:“玩什么呀?我可以和你们一起玩吗”

没想到,大女儿立马尖叫起来,不敢相信地问了好几遍“真的吗”

得到我的确切回答后,她抱着妹妹开始转圈圈,随即马上就把我拉到一边,开始了她们举办下午茶的过家家游戏

那天下午,我们玩了很久,也是有史以来最放松、最踏实、也最有趣的一天

等到晚上开车回家的路上,小女儿还特意凑上脑袋说了这样一番话:“哎呀。一天时间怎么过得那么快呀,明天就要上学了,又不能和妈妈多待一会儿了”

听完这番话,眼眶里的泪花瞬间不由自主地开始打转了

原来,孩子对我们父母的陪伴需求感一直都在,只不过是他们慢慢长大后,懂得收起欲望,又或者看到父母太忙不忍心打扰

所以,不管孩子年龄多大,我们都要注重孩子的陪伴心理需求,即便是孩子不说,我们也可以抽出时间向孩子提出“一起玩儿”的申请

在充足的陪伴和关爱之下,一个内心富足孩子所表现出来的行为,都会散发着爱的独特气息:优雅,自信,还有积极向上、努力上进的超能力

03

社交需求

提高孩子的自信和胆量

芒果叔叔创始人周涛认为:

“好人是一窝一窝的,坏人也是一窝一窝的,如果小时候不去干涉你的孩子交朋友,那在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情况下,你的孩子如果现在早已经被坏小孩带偏了,那将来很有可能连接触好人的资格都没有,我们也必须要肯定一点:人是可以影响人的”

确实如此,古有孟母三迁的故事历历在目,孩子的成长环境也会决定他们将来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但如何才能让孩子在好的成长环境下成为一个好小孩呢?兰妈认为这里就需要关注孩子的社交需求:交朋友是因为孤独

有一个女孩,是比较腼腆、不好言语的性格,幼儿园的时候总是排队到后面,妈妈认为这是个子高的原因,才会排到最后

可等到读了小学依然如此,不管是排路队、还是学校的活动课,能看到她的身影永远都是排在最后的角落里

好不容易交了一个朋友,上课带她传纸条、放学又带她逛精品店乱买东西,没钱了就想办法回家骗钱,骗不到就偷

当妈妈发现女儿有这么一个“坏”朋友后,她是一个劲儿地阻止,甚至警告:“不允许和那个朋友一起玩了”

可女儿嘴上答应,私底下还是把人家当香饽饽一样讨好,在家里说谎话敷衍、在外面也竟不干好事

直到再一次被发现,妈妈质问她:“学校那么多孩子,你为什么非要执着那一个不干好事的朋友”

女儿回答说:“因为大家都不跟我玩,我也只有这么一个好朋友”

...

看得出,每一个容易遭受毒友谊侵蚀的孩子,背后都有一份渴望交朋友的独孤

但如果孩子是自信有胆量的高情商性格,走到哪里都不缺朋友,那自然就无需讨好任何人、也不会被任何人伤害了

在这方面,家长能做的就是在孩子渴望交朋友时多一些陪伴,成为孩子的第一个好朋友,跟孩子聊喜欢聊的话题,做孩子喜欢做的事情,然后再陪着孩子一起去寻找更多积极正能量的目标当新朋友

如此,当孩子所生长的环境都充满高能量、正确价值观时,你会发现“叛逆期”这三个字,和孩子之间的距离是那般的遥远

04

空间需求

该需要退出时要及时退出

我们都希望以自己的经验之谈,去为孩子扫平前方坎坷不平的道路,让孩子可以坐享其成

可对于成长中的孩子来说,他们不怕失败、也不怕前方的路有多么困难,就怕父母的不信任和打击让他们失去了信心,那种还没有开始就结束了的挫败感,就足以让他们今后做什么都唯唯诺诺、担惊受怕

认识一个女孩,读一年级的时候成绩不是很好,语文第一次考68分的时候,老师还把她妈妈叫到学校批评一顿

当时,妈妈直接被教训得抬不起头,回家后虽然没有对女儿说过什么太难听的话,但她却闷不吭声地网购了大量冲刺习题,每天中午做几道题,晚上做几张卷子,孩子的时间可谓是被安排得满满当当

从每天的作息习惯来说,作业量的额外加量,也导致她每天晚上23:00前就没有准时上床休息过

就那样,持续一段时间后,虽然女孩的成绩有着大幅度的提升,但孩子嘴里说过最多的一句话也是:“怎么那么多作业,好累,真不想写了”

妈妈听到后,为了敲打女儿,又额外加了两张卷子

从那以后,虽然女孩嘴上不说什么,可私底下却懈怠懒散,明明以前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写作业,现在回家后都是能多玩一会儿是一会儿

再面对妈妈口口声声的责备和不满时,女孩也是直接表现得爱答不理,甚至还私底下嘀咕说:“你越让我这么做,我偏不要这么做”

看得出,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小脾气,每个孩子也不希望被父母所控制,这也是孩子成长中所表现的空间需求

毕竟,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需要自由的空间,更需要自己能做决定的权利

如果我们忽略这一点,每一次出手的代劳、干涉、还有替孩子做决定,都会缩短他们积极参与的兴趣,更是极大地打击了孩子的自信和做抉择的能力

所以,想要把孩子养得积极乐观,那我们家长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满足孩子的空间需求,允许孩子做自己的决定

孩子做得不够好时不批评,帮忙分析不足的地方再继续努力,孩子做得好时不吝啬鼓励,你让孩子觉得他们可以,他们才能有更多理由和信心去创造更好的下一次

05

情绪需求

该需要理解的情绪多包容

每个孩子都有属于自己的优缺点,但如果满眼都是孩子的缺点、没有优点,那往往就是父母自己出了问题

有一个调皮的小男孩,第一次从学校偷跑出去逃课,老师给爸爸打电话,爸爸骑着自行车追了2公里才找到孩子

当时的心情,和街道铺满金黄色的叶子也形成了明显对比,正在气头上的爸爸,二话不说,拽着儿子就是单手往肩膀上一扛

回家之后,爸爸还特意和妈妈商量:“孩子不听话,必须要打,现在管不住,那以后更管不住了”

但为了下手轻点,不会伤到孩子,他们商量的结果,最终是由性格绵软的妈妈出手教训

可妈妈心疼孩子,下手的时候就跟拍棉花一样小心翼翼,当儿子连续说了4遍“不疼,没感觉后”,妈妈也是加大力度,直到一巴掌把儿子拍哭,并连续承诺好几遍“以后会乖乖听话”,妈妈才停了下来

本以为,那一次孩子就长教训,以后也不敢随便顶嘴、不听话了

可结果呢,挨打教训也只是维持了三天时间,等到了第四天就继续之前的太不怕地不怕

就那样,他们跑着、追着、打着,儿子不知不觉之间长大了,对母亲依然是毫无尊重可言

父亲问他:

“为什么就不能像其他小朋友那样做一个乖小孩”,儿子却回答说:“那你们为什么不能像其他家长那样,做一个温柔一些的父母,但凡你们多看看我身上的优点、夸夸我,我也不会天天和你们对着干”

是呀,每一个调皮、不服管教的孩子背后,实际上也是他们渴望被理解的情绪求助

如果我们能及时做好这一点,该理解的情绪就要多一些包容,那没有负面情绪缠身的孩子,看起来自然就安静、乖巧很多了

那么,关于如何把一个孩子养得很乖这件事,大家还有哪些不一样的建议和看法呢?欢迎评论区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