厌童症正在肆虐,难道小孩子真有那么让人讨厌吗?
发布时间:2025-04-30 10:39:07 浏览量:3
近几年来,成年人似乎苦儿童久矣。
尤其在“高铁掌掴事件”、“高铁热水泼小孩事件”等网络热门事件里,封闭的公共空间简直是成人讨伐儿童的重灾区。
而网络上针对看到幼童吵闹感到厌恶、烦躁、不能忍受的现象,出现的那个热词“厌童症”。
更让“社会为什么对小孩越来越不宽容了”成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曾经小编在有孩子之前,看过一些相关育儿书籍。
作者都是社会成功管理人士,他们亲子关系和谐,书中宣扬的都是尊重教育鼓励小孩的理论。
这也让小编在无形中觉得:厌童症表面上是成年人和儿童之间的冲突,实则是有孩子和没孩子的人群对于幼儿的容忍度差异而已。
可自从做了宝妈才发现,宠娃家长看自己孩子都是带了滤镜的。
除非把自家孩子当做别人家的孩子理性对待,才能意识到是孩子太熊,令社会对小孩容忍度降低。
就从小编亲身经历来说,小编非常爱孩子,但就目前而言,小编选择先棍棒底下出孝子再温柔母爱。
谁家孩子谁知道,小编孩子论那作天作地的程度,给小编留下了无数心理阴影。
于是每次小崽子犯了原则性错误后,绝对是先揍一顿再讲道理。
至少让她记住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违背规则就必须付出代价。
而正是这种不愉快的带娃经历,让小编在烦恼的过程中,痛定思痛地醒悟:专家的教育理念只能选择性使用。
有的小孩适合怀柔教育,有的孩子非得一顿胖揍。
就像小编家的孩子,随着她年龄越来越大,她会想方设法反抗你的说教。
你觉得你在对她讲道理,但她觉得你在对她王八念经,并且把全部的心思放在怎么挣脱你的掌控去疯去玩。
千人千面,教无定法:倘若孩子心态弱就用鼓励式,倘若孩子强势霸道不讲理,就用批判式。
必须要通过矫正孩子的心态,让他们回到合理轨道上。
而像熊孩子这种东西,说白了就是家教,当家长的必须树立威严。
但也不能一味打压,在她乖巧听话时,该有的亲子互动还是得有的。
总之绝对不能指望一种教育方法,教导所有小孩。
小编作为有血缘的母亲,对自家孩子的容忍度尚且如此,何况是陌生人呢?
由此可见,厌童的确是当今社会普遍现象,但也并非是社会对孩子的偏见。
所以那些宠娃家长,与其指责社会厌童症,不如审视下自家小孩真有那么好吗?
就像小孩在高铁吵闹被掌掴和泼热水事件,虽说方式太极端,理应受到严惩。
但倘若家长在孩子吵闹时,立刻进行管束并对陌生人及时致歉,相信正常人也不至于非要对孩子不依不饶。
说到底,家长不管社会就来替你管,只是社会来管的时候就没那么好说话了。
可能说到这儿,有孩子的人群会指责厌童的人:你们没有当过小孩吗,你们小时候就没有在公共场所扯嗓子尖叫过吗?
关键是以前熊孩子敢这么干,会被父母收拾得很惨,但现在好多小孩胡闹任性,他们的家长都选择放任。
甚至还引以为傲,觉得全世界都得给自家娃让路。
等到他们打闹乱跑受到伤害后,再理直气壮地道德绑架别人未尽到保护之责。
这也使得周围人在本就讨厌小孩的基础上加重了对家长的不满,时间一长范围一广,厌童现象就出来了。
说实话社会对于小孩是真没什么恶意。
除了那些过激的做法外,大部分厌童症看似是围攻孩子,更多的是批判现实世界中,给自家熊孩子无底线撑腰的熊父母。
此外,还有种厌童是脾气不好的乘客,在高铁上听见两岁以下的婴幼儿哭闹,就对宝妈大吼大叫扬言管不了别生。
当然,他们抱怨的也有理。
小月龄宝宝非必要最好不要尝试公共交通,他们的哭闹确实给全体旅客造成了烦恼。
也许遇到好心肠的旅客,会一边皱着眉头一边感叹母亲的不容易。
但抱怨“小孩子不懂事,其他人就活该在噪音里度过旅程吗”的人恐怕更大有人在。
可叫婴儿不哭实在是太强人所难了,他们大脑还没发育到可以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哭是表达自己需求的唯一方式。
而作为宝妈单独带一个小孩子出门,想必也有不得已的苦衷。
婴儿本来就很难管,宝妈不也是在尽力哄孩子吗?
遇到这种情况,正常的社会是要求成年人接受打扰,而不是让婴儿滚出去。
更不是给无辜婴儿扣上熊孩子的帽子,婴儿和熊孩子是有天壤之别的。
终究是人与人之间戾气太大,让这类乘客连婴儿都容不下。
像这类乘客他们社会容忍度太低,别说对孩子,简直对所有的弱势群体都缺少善意。
妈妈带孩子的组合,在他们眼里是除了老弱病残最好欺负的,更容易遭到戾气攻击,他们的厌童症就是个假命题。
他们就是那种一边嫌弃父母对小时候的自己教育方式粗暴,一边嫌弃现在的孩子教育精细的双标。
还会美其名曰,小孩哭闹损害的是公众利益,他阻止孩子哭闹则是为了让多数人能拥有安静的环境去处理自己的事情。
用厌童症给自己的双标做挡箭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