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童趣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儿童亲子

3岁女孩被爷爷奶奶轮流扇耳光,妈妈无能为力,爸爸无动于衷

发布时间:2025-04-28 15:41:30  浏览量:1

导言

前段时间,果妈在网上看到一段令人痛心的视频:一名仅三岁的女童因撕书被爷爷奶奶轮番扇耳光长达7分钟,期间甚至呕吐不止,而她的哥哥试图保护妹妹却也被推搡殴打。

这段监控视频让人看后非常地愤怒,也让孩子的母亲伤心不已、心如刀绞。作为一名育儿博主,也是一名妈妈,我深感有必要从这件事出发,谈谈如何用爱与尊重教育孩子,远离暴力的阴影。

01

视频中的场景令人触目惊心。小女孩因为撕书被奶奶责骂,随后遭到连续的巴掌。

她的哥哥试图用幼小的身躯保护妹妹,却被奶奶推开,甚至也被打了一巴掌。

更令人寒心的是,爷爷非但没有制止,反而加入了殴打的行列。

据统计,短短7分钟内,小女孩被打了41个耳光,背部和手心也未能幸免。

孩子的母亲在外工作,将孩子托付给爷爷奶奶照顾,却未料到孩子会遭受如此对待。

母亲在看到监控后立刻赶回家中,带走了孩子,并决定不再让爷爷奶奶照顾。

然而,面对母亲的质问,奶奶毫无悔意,甚至孩子的父亲对此事的态度令人失望。

他认为自己小时候也是这样被“教育”过来的,如今不也“好好的”?这种观念不仅令人痛心,也折射出一些家庭教育中根深蒂固的误区。

02

暴力教育为何不可取?

身体与心理的双重伤害

三岁的孩子正处于身体和心理发育的关键期,暴力教育不仅可能造成身体上的伤害,如听力受损、头部创伤等,更会对孩子的心理造成长期的阴影。

视频中小女孩下意识护住头部的动作,显示出她已经多次遭受类似对待,形成了应激反应。

这种创伤可能导致孩子自卑、焦虑,甚至影响她未来的人际关系和自我认知。

无法培养真正的品格

有些人认为“棍棒底下出孝子”,但研究早已证明,暴力教育并不能培养出品格优秀、内心强大的孩子。

相反,它可能让孩子学会用暴力解决问题,或因恐惧而变得唯唯诺诺。真正的教育,应当是通过引导和榜样,让孩子学会自律、尊重和责任感。

破坏亲子与隔代关系

视频中的爷爷奶奶用暴力对待孙辈,不仅伤害了孩子,也摧毁了家庭的信任。

孩子长大后,可能对爷爷奶奶充满恐惧和怨恨,甚至不愿意与之亲近。

而父母若默许这种行为,也可能让孩子对家庭失去安全感。

隔代亲本应是温馨的代名词,却在这起事件中变成了冷漠与暴力的代名词。

03

如何用爱与尊重教育孩子?

面对这样的悲剧,我们不禁要问:如何才能让孩子在爱与尊重中成长?

以下是一些实用的建议,帮助家长和长辈们用正确的方式引导孩子。

理解孩子的年龄特点

三岁的孩子正处于探索世界的阶段,撕书、弄乱东西是他们认识世界的方式,而非故意捣乱。家长需要理解孩子的年龄特点,用耐心引导而非责骂。

比如,面对撕书行为,可以轻声告诉孩子:“书是用来读的,我们要爱护它哦。”

然后示范如何翻书,或提供一些适合撕的安全材料,让孩子满足探索的欲望。

以身作则,传递正向价值观

孩子是父母和长辈的镜子。如果大人用暴力解决问题,孩子也会模仿。

相反,如果家长以冷静、尊重的态度面对问题,孩子会学会用沟通和理解处理冲突。

比如,当孩子犯错时,可以蹲下来与孩子平视,用温和的语气说明错误,并一起寻找解决办法。

建立清晰的规则与边界

教育孩子需要规则,但规则不等于惩罚。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简单的家庭规则,比如“不能随意破坏物品”。

当孩子违反规则时,可以用自然后果法,比如让孩子参与清理撕碎的书页,帮助她理解行为的影响,而不是通过打骂让她服从。

倾听与沟通,给予孩子安全感

孩子虽小,也有表达的需要。当孩子犯错时,家长应先倾听她的想法,而不是急于责骂。

比如,问问孩子:“为什么想撕书?是觉得好玩吗?”通过沟通,家长不仅能了解孩子的内心,还能让孩子感受到被尊重,从而建立安全感。

隔代教育需达成共识

许多家庭会将孩子交给爷爷奶奶照顾,但隔代教育容易因观念差异引发冲突。

父母需要与长辈沟通,明确教育底线,比如坚决反对体罚。如果长辈的教育方式不当,父母应果断介入,保护孩子的身心健康。

果妈寄语

孩子的童年应当充满欢笑与爱,而不是恐惧与泪水。这起事件让我们看到,暴力教育不仅伤害孩子,也撕裂了家庭的纽带。

作为家长和长辈,我们有责任用爱与尊重,陪伴孩子健康成长。希望每一个孩子都能在温暖的家庭中,绽放属于自己的光芒。

让我们一起努力,摒弃“棍棒底下出孝子”的错误观念,用理解和耐心,为孩子撑起一片爱的天空。

©图源网络|侵删

作者简介:果妈,家庭教育指导师,专注分享育儿知识、亲子教育经验、婚姻家庭感悟,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