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童趣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儿童亲子

10后的小孩,已经开始创业赚钱了

发布时间:2025-04-28 11:05:10  浏览量:3

多年前有个朋友向我讲述她年少时奋勇创业的事迹,让迄今还不懂怎么赚钱的我非常之感服。那时她不过11、12岁,最经常琢磨的事情就是怎么能赚到钱,可以说,赚钱是她无比热衷而且唯一乐此不疲的事业。同时期的我也同样有着大把大把的时间,但都抛掷在哪里了呢?漫无边际地游走在寂寞的田野上。以及,满怀惆怅地读那些“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在二十一世纪第二个十年的中段,身为一个狼狈的中年人,再回首那个时期的自己,突然觉得一切不无魔幻。

说回我这个能干的朋友。大夏天的,小小的她,顶着一头歹毒的太阳,骑着父亲庞大的自行车,车后座上是铺着小棉被的泡沫箱,车轮转得风一样快,气昂昂地去市区的冷饮厂批发冰棍儿。她装作很老道,耸起肩膀,跟厂里的大伯大妈谈价钱,有模有样,其实最初还是很慌的。但一个真诚地想要赚钱的准初中生,很容易得到大伯大妈的让步。然后,她一边用唾沫灭掉嗓子里冒着的烟,一边骑回自己家所在的镇子上。时间就是金钱,她是不会停下来喘口气的。她很快穿梭在许多个被暴晒得热辣滚烫的街巷里,同时甩开洪亮的嗓门,招呼着馋嘴的小孩儿和他们的爷爷奶奶来买冰棍儿。她的生意委实不错,一下午就卖光了。她连一个冰棍儿也不舍得给自己留。一个暑假下来,她一年都不再需要父母给零花钱了。这让她更加自信,更加昂扬。她的父母常年做买卖,家境很宽裕,丝毫不缺她的花销,但她就是觉得自己赚来的钱更香。就这么一路下来直到长大,她顺理成章地成为一个经验丰富的很会赚钱的人。

《父辈的荣耀》剧照

但我的小小世界里,她这样的同龄人和她年少时奔走赚钱的事件是少见的。 所以,当我这个给人当妈当得有点稀里糊涂的人,很久后才发觉自己的闺女在倒卖追星族追捧的徽章、卡牌、玩偶(它们大概有固定的称呼,但我委实不知道它们每一种的专有名称),并且从中零零星星地得了一点零花钱时,第一个念头竟然不是去教训她: “该学习的年龄,精力浪费在这些乌七八糟的事情上干嘛? ”而是: “你是咋找到买主的? 这些看着没啥意思的小玩意儿,你咋说服人家买走的? ”

闺女评价自己的老母亲少见多怪。她说,她才只是刚刚开始折腾,算是非常非常晚的了。她讲了几个同学和网友的故事,让我看到10后的小孩姐们,竟然在应对繁重学业的同时,也能把创业赚钱玩得风生水起。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被拍死在沙滩上。这话真是永不过时。作为80后里死读书因而格外笨拙的那批人,我再次向后浪的小孩姐们献上由衷的敬意。

《糊涂蛋》剧照

闺女有个重庆的网友,上小学六年级,特别喜欢手工制作。自己有个很小的网店,卖自己设计、绘画和剪裁的贺卡。有时也卖一些亲手设计制作的手链、项链,都是自己在各处淘来的各种原材料再重新动手组装而成的。挣得不算多,因为她并不花很多时间在上面,不会用力去经营这个小店,她只有自己想做了才去做一点,而做出来的马上就都卖出去了。她有一批忠诚的学生客户,与牛马一样的成年人不同,这些中小学生花钱比举手发言要“勇敢”得多,只要喜欢,就敢买单。所以她挣到的钱足够日常零花。但她没告诉父母自己在做这件事,她跟我闺女说:“我妈肯定会骂我一顿,说我心思不在学习上。”天下父母的担忧果然都是一样的。闺女生日那天,收到这个小网友寄来的一张立体贺卡,用了纸雕,看上去工艺很复杂,说是花了好几个晚上才做好的。小孩姐的友谊跨越千山万水,甚至跨越现实和虚拟空间,但它是这样真诚、这样热烈。

闺女还有个小学同学,五年级时就在班里和网上同时接单,业务很聚焦:创作游戏里的动漫人物。为了参加《蛋仔派对》的一个游戏场景设计比赛,她谎报年龄,想方设法,最终在小红书上成功说服一位央美在读的研究生一起合作参赛,最终捧了特等奖回来。来找她创作的人络绎不绝,单子源源不断到来,她偶尔会将微信账户上的余额截图给朋友们看,成功惊起一堆赞叹。她告诉他们,用自己挣的钱给妈妈买了一只手镯,买了一双运动鞋……也成功惊起了我的一堆赞叹。我问闺女,她妈妈知道她的钱哪来的吗?闺女回答说,她告诉妈妈自己做什么赚的钱,有时也会把自己的画拿给妈妈看一眼,但在哪个平台接单,客户是谁,她觉得没必要讲给妈妈,因为“说了妈妈大概也听不懂”。

好吧,在她们阔步向前的背影下,我们已经这么过时了吗?

《糊涂蛋》剧照

跟这两个小孩姐不同,闺女班上有个女生做“实体”生意。从闺女的描述来看,她的经营模式是这样的:根据自己平常观察和总结出来的需求,在网上采购一批商品,通过现在挺时髦的社群经营方式,转卖给学校同学,从中赚点差价。所谓社群经营,是因为她有一个百多号人的群,每天晚饭前后的休息时间,她在线集中推销一批商品,次日再将大家接龙预订的东西带到学校去分发,或者快递上门取货发出去。为了更好推销商品,她选择性地制作了一些广告,为了让广告更有吸引力,她还自学了拍照、图像处理、视频剪辑的技术。利润高些的商品,广告就会做得更用心更精致。闺女评价说,有些广告做得还真挺别致的,很幽默。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营,她的商品冲出了班级,走向了全校,连年级主任都在她那里买过笔记本和水杯。闺女说,“这个小老板”很懂人的心理,根据不同性别、不同节假日的需求,还设计了不同的套餐打包销售呢,卖得还挺好的。不过最近她准备收手不干了,声称赚钱真不容易,现在还是先好好读书要紧。听罢我哈哈大笑,果然事实永远比道理更能教育人。 但这些小孩姐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所动的这些脑筋,所进行的这些尝试,所付出的所有这些努力,又何尝不是生活这个大课题中更重要的学习和锻炼呢!

《念书的孩子》剧照

听闺女讲得越多,这一代小孩带给我的触动越大。跟我们当年相比,她们的物质生活丰富得多,精神世界更是多元而开阔。作为互联网原住民,她们拥有大量了解世界、探索未知、成就自我的渠道。 在如此小的年纪,她们就已经懂得利用互联网的力量,将自己的兴趣和才华转化为实际收益保障自己,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她们学会了如何看到人的真实需求,如何更好地与人建立连接,如何解决问题,如何管理时间和钱袋,如何推动目标一步步实现,如何让自己过上有尊严更体面的生活。 当然,这个身份也使得她们要面对许多我们不曾面对过的问题,但问题本身并不是问题。我相信并期待这些小孩姐、小孩哥们未来的表现,一如我相信种子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