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童趣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儿童亲子

2026年建成!床位800张!儿研所通州院区一季度主体完工!“一院两址”、儿童乐园……

更新时间:2025-04-24 19:18  浏览量:1

今年一季度,北京固定资产投资实现“开门红”,重大项目开工情况创近年最好水平,有力支撑经济向新向好发展。市发改委透露,二季度,北京将压茬推进160项市、区重大工程开工建设,其中包括朝阳万象城、丰台园博园合生汇、王府井外文书店改造等市民关心的重点工程。据悉,儿研所通州院区已在一季度实现主体完工,将在2026年建成!

儿研所通州院区

主体完工

北京儿童医院、首都儿研所是全国闻名的三甲儿科医院。由于现有规模小、资源紧张,两院老院区长期处于超负荷运行状态。今年一季度,两院新院区都有新进展。

儿研所通州院区效果图。

儿研所通州院区已在一季度实现主体完工。该院老院区位于朝阳区雅宝路,医院开放床位仅439张,年接待门急诊量却有约220万人次。正在建设的通州院区位于宋庄,总建筑面积18.64万平方米,将有800张床位。

儿研所通州院区将在2026年建成。“通州院区将成为医院主院区,现有朝阳院区的全部科研教学功能、部分医疗床位将疏解至新院区,朝阳院区诊疗条件也将实现提升。”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说。

北京儿童医院亦庄院区效果图。

3月,位于亦庄的北京儿童医院新院区正式开工。新院区总建筑面积达29.58万平方米,规划有1200张床位。其中,儿科床位1000张、妇产科床位200张。

儿童医院亦庄院区单床间、双床间预留了可扩展为三床间的条件,当全部为三床间时,总床位可增加约30%;应急情况下再结合地下车库及人防急救医院等措施拓展床位,总床位可增加40%。新院区计划2028年投用,专门预留了地下接口,与规划轨道交通8号线东延、S6线和东侧商业综合体联通。

两座儿童医院都已列入300项市级重点工程中。今年一季度,市重点工程完成投资支撑全市投资三成以上,全年120项计划新开工项目在一季度实现开工49个、数量为近年同期最高。海昌海洋公园、现代汽车工厂光伏项目、SMC(中国)研发中心等11个原计划后续季度开工的项目提前实现开工,数量也为近年同期最高。一季度计划开工的160项市、区重大项目全部实现开工、总投资超3400亿元。

设置床位800张

“一院两址”精准互补

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成立于1986年,位于朝阳区雅宝路,是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于一体的三级甲等儿童专科医院。医院开放床位439张,年接待门急诊量约220万人次。项目总建筑面积18.64万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11.33万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7.31万平方米。项目建成后,设置床位800张。

▲项目示意图

据了解,项目建成后,朝阳院区将全部科研教学功能、部分医疗床位疏解至通州院区,主要为核心区及周边地区患儿提供基本医疗、急诊急救服务;通州院区作为医院主院区,主要为城市副中心及城市东北部地区患儿提供优质综合医疗服务、疑难杂症、急危重症救治等保障服务,并承载首都儿科研究所功能。

医院将在确保为院区周边区域儿童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保障基础上,主要为本市东部地区儿童患者提供高水平的疑难杂症、急危重症救治保障服务,辐射京津冀地区,争创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同时通过牵头建设全国妇幼保健机构联盟、紧密型儿科医疗联合体、互联网儿童专科医院等多种途径为其它省市患者提供优质医疗服务。发挥朝阳区作为“涉外第一区”和首都国际化的窗口优势,积极发展儿科国际医疗服务,建设儿童国际医疗中心,与国际商业医疗保险对接,高标准服务首都及国际交往相关儿童群体。

医院将紧紧围绕首都科技创新中心城市功能定位,充分发挥研究所科研优势,构建从“基础研究、临床研究到科研转化”三位一体的科研模式,提升医学科技创新能力,打造科技创新研究平台,高水平建设儿童医学科创中心,形成“科研推动临床发展,临床促进科研孵化”的新型发展模式。

据清华建筑设计院消息,儿研所通州院区项目对标国际一流儿童医院,整个项目建筑的布局理念来自于首儿所提出的一千天理论,即从受精卵开始到两岁,对孩子的生理和心理健康都十分重要。项目布局借鉴细胞裂变的模式,把复杂的功能化整为零,做出院落生长的概念,符合通州副中心“小街区、密路网”的规划要求。

项目分为南医疗和北保健两个区域,结合用地性质,在医院内设计了一条南北景观和交通轴线,即“医院街”,串联各个主要功能。

儿童特色

据了解,该项目建筑共有六大特点,首先为“儿童特色”。儿研所通州院区在设计中多引进多彩、活跃的元素,医院内的可触碰设施以及情景空间中还摆放了动物类彩绘和雕塑,营造“入院即儿童乐园”的主题模式,让孩子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接受诊疗,减少紧张情绪。

以患者为中心

与传统医院“以医生为中心”的布局不同,儿研所通州院区第二大特点是以“患者为中心”。布局上将美国医院的多中心模式与中国国情结合,设置儿童感染中心、儿童呼吸中心、儿童血液肿瘤中心、新生儿中心、神经中心和心脏中心六大中心,患儿等候咨询、就诊、小型检查和化验均在同一区域内完成,实现一站式就医。

平疫转换

结合儿童发热患儿“人群易感、群体量大、季节性强”等特点和儿童传染病频发(诺如病毒感染、手足口、流感等)的情况,医院设置了“平疫转换”的建筑模式,提高应对新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构建覆盖儿童新发突发传染病的常见病原和新发病原检测识别平台体系,提升疫情监测预警和应急响应能力。

医教研一体

门诊通过整合会议空间和不同类型的实验空间,将教学、科研进行整合设计。如 MDT 联合会诊中心、会议室、研究室等科研培训空间,鼓励研究人员和临床医生相互学习,以促进医疗实践与研究。与此同时,空中连桥的设置也使得教研人员可以与医疗区域及时沟通,实现“医教研”一体化。在主要交通节点设置便于讨论的开放和半开放空间,加强“医教研联系”,打造良好的交流空间。

康愈花园

院区北部的康愈花园是一大亮点,表面上看,它是一个供孩子玩耍、运动的开放式场所,但却植入了众多最新的医疗理念和儿童医学研究。初期将选取儿童孤独症作为主攻方向,孩子荡秋千时可以测量握力和体重,戴上智能眼镜用来监测眼球转动次数,再通过各种互动可判断是否有自闭倾向。

绿色智慧安全

最后,绿色智慧安全也是儿研所通州院区的特色之一,项目建设在流线、物流、工业工程气、BIM、建筑色彩、灯光等方面,均由各专家团体鼎力合作来完善方案设计。

儿研所通州院区紧邻规划M23、M102设换乘站

另据青媒了解,在此前发布的“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通州院区建设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编制项目”等一系列招标公告中透露:项目将紧邻规划M23线和M102线换乘站,距离约300米!

用地位于通州区宋庄镇,现状京榆旧线以南,宋梁路以东,用地四周为街区道路(次干路或支路),紧邻规划M23线和M102线换乘站,距离约300米。用地面积10.9公顷!

相信,随着首儿所通州院区的到来,M102线、M23的建设,未来通州北部这一区域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承载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