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冠军变身基层教练!三战奥运会的她扎根青岛培养少儿乒乓球人才
更新时间:2025-04-18 08:21 浏览量:3
走进崂山区天罡国际乒乓球交流中心,只见一个身着运动背心的身影正俯身示范握拍姿势——那是世界级冠军、奥运选手沈燕飞。孩子们围在她身边,专注地模仿着每一个细节,乒乓球撞击胶面的“嗒嗒”声此起彼伏,仿佛一首跃动的歌曲。从职业赛场到青训课堂,从马德里的训练馆到崂山脚下的乒乓球交流中心,在退役近10年的时光里,这位曾经的“乒坛传奇”投身于少儿乒乓球人才培养的事业,书写了另一段与众不同的“乒乓人生”。
沈燕飞 本人供图
人物名片
沈燕飞
年龄:46岁
身份:著名乒乓球运动员,现任青岛市海外联谊会副理事、青岛市侨联国际文化交流促进会副秘书长、崂山区华侨联合会副主席
从零开始培养一棵苗子并不容易,虽然要花费许多年等待他们的成长,但一切都是值得的。”
驰骋赛场的巾帼女将
沈燕飞的父亲是一名“球痴”。在父亲的影响下,沈燕飞从5岁便开始打乒乓球。1990年,沈燕飞凭借出色的条件进入山东省乒乓球队,并在当时的教练王荣利的指导下,将正手变为正胶,从此开创了左手横板、正手正胶反手反胶的独特打法。时至今日,这样的打法在国际乒坛一流高手中仍然是“别无分号”。
1994年,15岁的沈燕飞就进入了中国国家乒乓球队,但当时邓亚萍如日中天,王楠、李菊、杨影等后起之秀的竞争更是异常激烈,加上自己的“特殊打法”难以找到合适的陪练。抱着对乒乓球的热爱,1998年沈燕飞远赴欧洲参加国际赛事,未满20岁的中国姑娘只身一人在异国他乡学语言、照顾自己的衣食住行,同时兼顾高强度的职业训练。她犹如一只乘风破浪的“海燕”,在国际乒坛开拓属于自己的一片职业新天地。
“我感觉自己最为辉煌的一战是2010年的国际乒联韩国公开赛,当时我生完第一个孩子重返赛场没多久,没想到先后战胜了李佳薇、冯天薇等名将夺得女单冠军。”沈燕飞告诉记者,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后她的手肘受伤,最严重的时候连水杯都拿不起来,打一场高强度赛事后要花很长时间恢复元气。直到怀孕,沈燕飞仍坚持站在赛场上。生下女儿后,2010年3月沈燕飞重新拿起球拍,恢复训练了一个月左右,便参加了莫斯科世乒赛,同年8月又在国际乒联韩国公开赛创造了从预赛打起最终登顶的奇迹。
“当时很多人都惊讶地问我是怎么做到的,怎么生完娃反而比之前的比赛成绩更好了。我想主要是自己的心境有了很大的提升,不再那么在意输赢,而是尽情投入比赛,享受在球桌前挥洒汗水的每一刻,无悔于自己的刻苦训练。”沈燕飞说。
退役后承担起新使命
2016年,沈燕飞正式退役,告别她拼搏多年的职业赛场。作为“青岛媳妇”的她,毫不犹豫地选择回国,和同样曾是乒乓国手的丈夫潘罡致力于培养乒乓球人才。“当年去欧洲闯荡的时候我就想,我早晚要回到祖国。”沈燕飞说,“打乒乓球不仅要有吃苦拼搏的精神,还要时刻铭记自己肩负的责任。在国外打比赛的这些年,我一直向身边的人传递中国文化,让更多人感受到中国的独特魅力。”
在沈燕飞看来,乒乓球作为中国的国球,需要得到更好地传承和发展,“我们的理念是不仅可以让孩子们强身健体,未来为国争光,同时融入爱国主义教育。”回国之后,沈燕飞不仅亲自带孩子们训练比赛,甚至还走进小学给孩子们讲课,到托管班办起了训练基地,而后又创立了燕飞乒乓球运动俱乐部、天罡国际乒乓球交流中心。
10年来,沈燕飞将自己的经验和技巧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孩子们,从最基本的握拍姿势、发球技巧,到复杂的进攻防守战术,她都一一讲解示范。为了让每个孩子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沈燕飞始终坚持陪练,观察他们的特点、发力习惯,为他们量身定制打球技法和训练计划。为了让孩子们能得到更多站上赛场的机会,她还积极利用自己多年职业生涯积累的资源,为他们联系全球各地高水平队伍对战、交流。
天罡国际乒乓球交流中心的小球员在进行训练。
沈燕飞不仅注重孩子们的技术训练,更注重培养他们的意志品质和团队精神。她经常鼓励孩子们要勇敢面对挑战和困难,要相信自己能够战胜一切。在她的悉心教导下,越来越多的孩子掌握了乒乓球的技能和战术,在各项赛事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有的孩子凭借乒乓球特长顺利考入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知名高校,有的孩子在省级、国家级乃至世界级赛事中斩获亮眼成绩。
身为世界级冠军,退役后甘心给孩子当陪练,这在全国也不多见。为什么她选择扎根基层,愿意从零基础培养乒乓球人才?沈燕飞对此有着自己的独到想法,“我的愿望就是为国家选拔乒乓球好苗子,输入新鲜血液,也凭借自己在欧洲打球积累的资源,帮孩子们拓宽视野,提供好的交流平台。从零开始培养一棵苗子并不容易,虽然要花费许多年等待他们的成长,但一切都是值得的。”
公益脚步从未停歇
将心血倾注于“国球梦”的同时,沈燕飞也从未停下公益之路的脚步。在青岛海外联谊会、崂山区海外联谊会、崂山区侨联的支持下,沈燕飞积极弘扬国球文化,连年承办青岛市“萌芽杯”乒乓球比赛、“乒搏山海”青岛国际乒乓球青少年公开赛等赛事。2024年第二届“乒搏山海”青岛国际乒乓球青少年公开赛吸引了来自韩国、新加坡、奥地利等国家的少年队,以及山东鲁能乒乓球学校、深圳市体校、青岛天罡国际乒乓球俱乐部、华东理工乒乓球俱乐部代表队等共27支队伍、299名运动员参加。一场场精彩绝伦的赛事,为国内外乒乓球青少年运动员提供了交流球技的平台,持续推动青岛乒乓球运动的国际化发展。为了让国球文化进一步贴近青岛,天罡国际乒乓球交流中心还时常为各企业、学校提供训练比赛场地,让更多人走近乒乓球、爱上乒乓球。
与此同时,沈燕飞也奔走于助力残障人士打乒乓球的事业中。她长期为残障人士指导乒乓球技巧,同时培育出走上残奥会赛场的奥运选手。沈燕飞透露,目前自己正在参与筹备青岛市运动障碍康复协会,“乒乓球锻炼从一定程度上来讲能够有助于运动障碍康复,平时孩子们训练也往往需要配合康复师做一些理疗,我们一直以来配备了高质量的康复理疗服务,所以考虑后续也可以通过协会,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受益。”
沈燕飞还经常走进中小学乃至大学校园,为学生们讲述自己一步步走向世界级冠军的励志经历,鼓舞他们勇敢追逐自己的梦想,立下报国之志。又或是亲自指导学生们打球,提供建设性意见。
如今,沈燕飞还有一个新的愿景,那便是在培养高素质国乒人才的同时,为他们争取开拓更为广阔的成长沃土。“我们在训练过程中发现,有许多孩子是打乒乓球的可塑之才,他们小小年纪就已经获评国家一级运动员、二级运动员,还拿下了不少含金量很高的奖项,但是好成绩的背后少不了刻苦训练,如何兼顾好学习是很难的一件事。青岛市本身就拥有许多乒乓球人才,像张继科、陈梦等,希望未来更多学校能够提供让乒乓苗子‘整建制’升学的机会,提供更多体育特长生名额,不断增强乒乓球运动的后备力量。”
链接
“青岛媳妇”
连战三届奥运会
今年46岁的“青岛媳妇”沈燕飞,1990年进入山东省乒乓球队,1994年进入中国国家乒乓球队,获国家健将级运动员称号。1998年—2016年赴欧洲参加国际赛事,获得国际健将级运动员称号,最高世界排名位列第五。她曾参加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2年伦敦奥运会、2016年里约奥运会,曾获女子世界杯季军,世界职业巡回赛总决赛双打冠军,世界职业巡回赛日本站、韩国站、德国站单打冠军,五站双打冠军。沈燕飞现任青岛市海外联谊会副理事、青岛市侨联国际文化交流促进会副秘书长、崂山区华侨联合会副主席。(青岛早报/观海新闻记者 姜丹宁 通讯员 张金旭)
责任编辑:孙源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