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婕蕾:在故事商店里收藏时间碎片
更新时间:2025-04-17 11:13 浏览量:1
【环球网报道 记者 文雯】在儿童文学的璀璨星河中,庞婕蕾宛如一位温柔的编织者,用细腻的笔触和贴近生活的故事,为孩子们编织出成长的经纬,点亮童年的星辰。她的作品不仅深受小读者的喜爱,更以其真实的情感和深刻的内涵,成为家长和教育者的推荐之选。世界读书日即将到来之际,环球网专访了这位以幽默与温暖著称的作家,听她讲述如何在文字中捕捉成长的瞬间,传递生活的智慧。
庞婕蕾的创作之路始于童年对阅读的热爱。她回忆道:“上小学时,我最怕被问到理想的问题,因为那时的我懵懵懂懂,不知道自己将来适合做什么。于是,我选择去做我喜欢的事——读课外书。书里的故事真精彩,读着读着,到了中学,突然有个声音从心里冒出来,‘我长大以后是不是也可以当一个写故事的人呢?’”
通过大量的自主阅读和创作,庞婕蕾逐渐实现了中学时代的理想。她坦言:“阅读是我创作的起点,也是我不断汲取灵感的源泉。书页间的故事让我看到了世界的多样性,也让我明白了文字的力量。”
庞婕蕾的职业生涯与编辑工作密不可分。她认为,编辑工作为她的创作提供了宝贵的视角。“做编辑可以读到大量未经发表的作品,有的让人眼前一亮,有的可能很不成熟。对我来说,这是一个很好的学习过程。通过分析这些作品的优缺点,我逐渐明白什么样的故事能够打动人心,什么样的情节能够引人入胜。”
她进一步解释道:“编辑工作让我学会了如何打磨文字,如何构建情节,如何塑造人物。这些经验不仅让我在编辑岗位上更加得心应手,也为我的创作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庞婕蕾的作品多次获得冰心儿童图书奖和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等重要奖项。她表示:“获奖是一种荣誉,更是一种鞭策。长期从事写作,会有很多孤独、迷茫、焦灼的时刻,往往需要外界的鼓励来建立信心。小读者的真情告白和专业评委的肯定,都是我继续创作的动力。”
她分享了一封来自读者洛秋的邮件,信中写道:“十年前,我还是一个天真小学生,被《橘子味的夏天》吸引。如今,我成了高中生,再次翻开这本书,发现它依然能触动我的心灵。这本书像一缕清风,吹进我沉寂已久的心房,点亮我的思想。”
庞婕蕾感慨道:“当读者告诉我,我的书陪伴他们走过一段成长路,甚至在成年后依然惦念,那种喜悦和成就感就像爆米花一样,嘭一下炸开了。”
庞婕蕾的写作风格细腻、贴近生活,常常带有幽默感。她认为,这种风格的形成与她的性格、阅读偏好以及与孩子们的交流密不可分。“大学毕业后,我进入《上海中学生报》工作,接触了大量的中学生群体,后来又在《好儿童画报》杂志做编辑,接触了小学生群体。这些年认识了太多可爱的孩子,感谢他们信任我,分享好玩有趣的事、麻烦的事、伤心的事。看着鲜活的他们,我很有创作冲动。”
她补充道:“有时,一个故事有点忧伤或是沉重,在写作的过程中,我本人的心理和情绪也会受影响,陷入低气压。那么,想要及时抽身而出的话,下一个故事可能就写得欢快些、好玩些,作为一种情绪的调剂,也是对自己的一种保护。”
庞婕蕾的作品常常围绕成长、友情和家庭关系展开。她认为,这些主题对儿童文学尤为重要。“我自己在青少年时期,就很喜欢阅读成长故事。那些带有时代气息、青春气息的故事特别吸引我,它们的优秀、精彩开阔了我的眼界,让我知道成长是可以如此多元。”
她希望通过作品为孩子们传递积极的价值观:“好的成长小说可以教会一个懵懂的孩子热爱生活,怀揣对未来的憧憬,跌跌撞撞,勇往直前。我希望我的故事能给孩子们带来心灵的抚慰,让他们看到各种生命不一样的状态及可能的样子,了解世界的丰富性。”
庞婕蕾认为,儿童文学创作者最大的挑战是不断创新。“时代一直在变化,人的生活方式、人对世界的认识也在更新。如果作家能捕捉到那些新的变化,并通过作品呈现出来,那也是某种程度上的创新。”
她分享了自己的创作经验:“这些年尽管写了很多故事,但每次写新的故事,过往的经验似乎都不起作用了,一切从零开始。写作就是一个不断克服自我怀疑的过程。写,写完了放一段时间再拿出来看,不满意,就大刀阔斧改,改完了放段时间再拿出来再改。”
庞婕蕾的新作《庞婕蕾·风信子悦读坊——欢迎光临故事商店》聚焦于孩子们的日常生活和成长故事。她创作这部作品的灵感来源于对乡村生活的观察与热爱。“我喜欢这些变化,在这些变化里,我看到了久违的土布,我小时候打开妈妈的柜子,就能看到很多土布。那些土布是我外婆织了给妈妈当嫁妆的,这些土布贯穿了我的童年记忆。”
她希望通过这部作品传达一种积极的成长理念:“我希望这个故事是有点好玩的,有点新鲜的,有点感动的,能让小读者感同身受,看到这个时代的日新月异和丰富精彩。”
庞婕蕾的创作是一场对童年光华的守护。她用文字编织成长的经纬,为孩子们构建了一个既真实又充满想象力的文学世界。在这个过程中,她不仅是故事的讲述者,更是孩子们心灵的引路人。她的作品提醒我们,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那些关于成长、友情和家庭的故事,永远值得被铭记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