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儿女不尊重你、不搭理你时,不必发火,记住“乌鸦定律”就够了
更新时间:2025-04-11 00:26 浏览量:4
昨天,一个朋友和我说她很沮丧,因为和儿子相处的一些事情,让她感觉自己和儿子的关系到了岌岌可危的地步。
她每天精心准备晚餐,希望儿子多吃点,儿子却说饭菜不合口味,自己要点外卖,她说外卖不健康,儿子无所谓的说:
“我愿意,不用你管。”
她关心孩子的学习情况,想询问几句,没等说完,她儿子就不耐烦的地顶撞:
“你懂什么呀,别来烦我。”
有的时候和儿子走在路上,一言不合,儿子就对她大呼小叫,完全不尊重她也不顾及她的感受。
这些场景,相信不少家长都曾经历过。
孩子突然变得不尊重自己,对自己不理不睬,仿佛一夜之间,曾经那个依偎在身边、言听计从的小宝贝消失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冷漠、叛逆的少年。
面对这样的情况,不少家长第一反应可能是愤怒,甚至像我朋友那样忍不住翻脸,对着孩子发火,但结果往往会变得更糟,导致亲子关系也变得紧张。
此时,如果家长懂点心理学,运用“乌鸦定律”,可能会更好地解决这类问题。
01
认识 “乌鸦定律”
“乌鸦定律” 源于一个有趣的故事。
一只乌鸦总是抱怨周围环境不好,伙伴们对它不友善,嫌弃它的叫声,于是它决定搬家。
鸽子听了它的遭遇后,说道:
“你如果不改变自己的叫声,那么无论搬到哪里,都不会受欢迎。”
很多时候,当我们遇到问题,觉得是外界的错时,不妨先审视自身,改变自己,问题的根源或许就在于我们自己。
当孩子出现不尊重父母的行为时,父母可以尝试运用 “乌鸦定律”,先从自身找原因。
是不是平时与孩子沟通的方式存在问题?
是不是对孩子的关心过多,让他们感到压抑?
是不是喜欢从自己的角度教育孩子,没有考虑孩子的感受?
或是自己没做好榜样作用?
如果父母能读懂”乌鸦定律“,认真反思并积极改变自己,那么所有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02
沟通方式反思
很多父母在与孩子交流时,习惯以命令的口吻说话。
“必须把这碗饭吃完!”
“你必须在半小时写完作业!”
“不准玩游戏了!”
父母用权威是压迫孩子,用强硬的语气沟通,很容易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父母管教越严格、逼得越紧、跟孩子较劲、孩子越叛逆。
长期处于这种状态下,孩子内心压抑的不满情绪逐渐积累,最终会以激烈的方式爆发,比如不尊重父母、不理父母,和父母对着干。
关心的“度”的把握
父母对孩子的关心是出于爱,但如果过度关心,反而会让孩子感到窒息。
有些家长从孩子小时候就事无巨细地照顾孩子,从早上起床穿衣到晚上睡觉,都安排得妥妥当当。
当孩子逐渐长大,父母也不懂得适时放手。
孩子在这种环境下成长,会觉得自己没有被当作一个独立的个体看待,从而产生反抗情绪。
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指出: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有自主探索需求,当这种需求长期被压抑,孩子会通过不配合、不尊重家长等行为来争取自主空间。
父母要学会适当放手,让孩子有机会去尝试、去犯错,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才能真正成长,尤其是对于十几岁,迈入青春期的孩子。
自身榜样作用
《高效能家庭的七个习惯》说:
“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先活成那道风景。”
孩子是父母的镜子,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
如果父母自己平时控制不住情绪,乱发脾气,在生活中不尊重他人,比如对长辈大声呵斥,孩子看在眼里,自然也会模仿。
父母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以身作则,才能为孩子树立良好榜样,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
03
积极倾听,闭上“乌鸦嘴”,少命令孩子
儿童心理专家李玫瑾教授指出:
良好的亲子沟通应建立在平等基础上,家长要学会倾听孩子想法,像朋友般交流,才能打破沟通壁垒。
当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时,我们要放下手中的事情,认真倾听。不要急于打断孩子,也不要马上给出建议或评判。 通过积极倾听,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他们的尊重和关心。
作为父母,懂得适时管住自己嘴,少命令、催促和干涉,多一些耐心才能赢得孩子的心。
有时候,父母说的太多,管得太严,孩子会自动开启屏蔽或者防御模式。
当你闭上嘴,不说教、不镇压,孩子才会与你建立和谐稳定的亲子关系。
给予爱和尊重
很多时候,父母虽满心都是对孩子的爱,却在不经意间以不恰当的方式表达,从而让孩子感受不到这份爱。
有句话说:
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他们真心的爱,知道自己被看见、被理解,他们才会走向父母期望的道路。
尊重孩子的选择和决定,是亲子关系中极为关键的一环。
哪怕父母内心并不认同孩子的想法,也不应即刻予以否定。
正确的做法是与孩子就此做一个深入沟通,探讨孩子做出选择的初衷和内心想法,说出自己的见解给与孩子参考和引导。
儿童教育专家孙瑞雪说:
孩子在被尊重的环境中成长,能够更好地建立自我认知和自信,也会更加懂得尊重他人。
爱与尊重不是娇惯,而是在理解孩子成长需求的基础上,给予他们应有的空间和对待。
这样他们才会以同样温暖的态度回馈父母。
调整期望,换个角度看问题
许多家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往往会不自觉地给孩子设定过高的期望。
比如要求孩子在学业上必须名列前茅,才艺上也要样样精通。
然而,过高的期望有时会成为孩子沉重的负担,让孩子感到巨大的压力,而这种压力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了他们与父母的关系。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成长节奏和天赋所在,父母要学会调整期望,不能以单一的标准去衡量孩子和评价孩子,应该换个角度看待孩子的发展。
当孩子在某一学科上成绩不理想时,不要只盯着分数数落,而是去发现孩子在学习过程中付出的努力,以及在其他方面展现出的闪光点。
也许孩子数学成绩一般,但在绘画方面极具创造力,那父母就应该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支持孩子在擅长的领域发光发热。
04
写在最后
当孩子不尊重我们、不理我们时,翻脸并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让亲子关系陷入更深的危机。
运用 “乌鸦定律”,从自身出发,反思我们在亲子关系中的行为和态度,不强行改变孩子、不压制孩子,控制自己的情绪,通过积极倾听、给与爱和尊重、调整期望等方法,改善与孩子的关系,重建那份亲密与信任。
教育的真谛,永远始于教育者的自我觉醒。
大家好,我是有游有谋育儿的作者和顺妈,985儿童心理学硕士,家有小学姐姐和和+幼儿园弟弟顺顺,孩子教育、自我成长两手抓的学习型妈妈。分享“亲子游”“育儿谋”,专注于亲子育儿、儿童心理健康、家庭教育等领域。欢迎关注我,育儿路上我们一起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