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壮不减肥,老大徒伤悲,为何“小胖墩”越来越多?中医减重有办法
更新时间:2025-04-11 18:57 浏览量:3
近来,全国多家医院陆续开设体重管理门诊,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话题再次引起关注。从中医的角度看,为何“小胖墩”越来越多?中医有什么好办法帮助他们减重?中西医如何“协同防胖”?新华社记者采访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儿科主任李敏。
先天体质和不良习惯
造就“小胖墩”
“‘少壮不减肥,老大徒伤悲’的说法毫不夸张。”李敏告诉记者,与成人肥胖症常合并内分泌系统疾病等不同,儿童肥胖症多为单纯性肥胖,常与遗传因素、不良饮食习惯、运动不足等有关。
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呈现快速上升趋势,已成为威胁我国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中国疾控中心数据显示,我国约五分之一的6岁至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
在中医看来,具有某些先天体质特点的儿童青少年超重或肥胖风险较高;同时,儿童青少年常因缺乏自控力,过量食用高热量、高脂肪、高糖的零食、快餐等食物,导致痰湿或湿热内生,引起超重或肥胖;此外,运动不足致机体气机不畅,津液运行不利,或学习压力大等情绪问题影响脾胃功能,均可导致痰湿或湿热内生,引起儿童青少年超重或肥胖。
李敏强调,孩子越胖往往越不愿意运动,如此会形成恶性循环,加剧超重或肥胖;随着年龄增长,肥胖的儿童青少年在发育过程中还可能并发脂肪肝、痛风、哮喘等疾病,成人后还可能患上高血压、糖尿病等。
中医药体质辨识
多途径早期防治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肥胖症诊疗指南(2024年版)》,儿童肥胖症的总体治疗原则是减少能量摄入、增加能量消耗,在不影响生长发育的情况下实现减重增肌目的。指南提到儿童肥胖症的几种治疗方法,其中之一便是中医药治疗。
2024年,国家中医药局等五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儿童青少年肥胖、脊柱侧弯中医药干预试点工作的通知》,探索建立全国儿童青少年肥胖中医药综合防控体系。肥胖试点干预对象以单纯性肥胖为主,每个试点地市每年初次筛查人数不少于2500人。
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的防控是一个系统工程,关涉学校、家庭、社区、医院多方,需要中西医协同努力、综合防治。
“用药处于次要地位,规范饮食和运动才是最主要的。”李敏提示,超重或肥胖的儿童青少年居家应严格执行营养科医嘱,保持足够的运动量;学校应制定科学健康的食谱,不过多供应高油高糖食物;家长要引导孩子少买或不买不健康零食。
李敏
主任医师
专长:小儿急慢性咳嗽、哮喘、鼻炎,消化及神经系统疾病出诊时间:儿科 周六上午 明医馆 周四上午 周五晚间本文已刊发于新华社
作者田晓航
原文有删减
编辑:宣传中心
点击视频查看就诊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