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童趣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儿童亲子

普通家庭还有必要倾尽全力供小孩上大学吗?

发布时间:2025-04-10 07:58:29  浏览量:11

近日,中核集团2025年校园招聘数据引发广泛关注:仅8000个岗位,却收到高达1196273份简历,平均近150人竞争一个岗位。这本应是反映就业市场严峻现实的信号,却被部分人错误解读,甚至有人将其视作中核集团吸引力的彰显,然而,这实则是当代大学生的悲哀。

在当下社会,教育承载着无数家庭的希望。家长们倾尽全力,期望子女能在高考的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考入“985”“211”等重点高校。他们相信,凭借名校的学历加持,孩子未来能在社会上拥有更多选择,获得一份体面且稳定的工作。这些高校汇聚优质教育资源,为学生提供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们也付出了多年努力,本应在毕业后迎来广阔的职业发展前景。

可中核集团的招聘数据无情打破幻想。如此激烈的竞争,暴露的是当代大学生就业形势的严峻。这背后原因复杂,从宏观经济环境看,经济增速换挡、产业结构调整,新的就业增长点尚未充分释放,岗位供给难以匹配高校毕业生的增长速度。从教育体系自身审视,高等教育的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存在脱节现象。部分高校专业更新滞后,大量同质化人才涌入传统行业,造成供过于求,而新兴产业如人工智能、高端制造等所需的复合型人才却供不应求。这导致大学生所学与市场所需无法有效对接,即便拥有高学历,也难以找到契合自身能力与专业的岗位,只能无奈投身于竞争激烈的热门岗位,哪怕这些岗位与自身专长并不相符。

对大学生个人而言,这种激烈竞争带来的压力是巨大的。为了获得一份心仪的工作,他们不仅要在学业上出类拔萃,还得不断参加各种实习、培训,积累实践经验,考取各类证书,以增加自身竞争力。但即便如此,仍有许多人在求职路上四处碰壁,心理上承受着极大的挫折感与焦虑感。长此以往,这不仅影响大学生的职业发展,还可能使他们对未来失去信心,甚至影响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中核集团招聘岗位的高竞争现象,绝不是企业值得炫耀的资本,而是整个社会需要共同关注与反思的问题。解决这一困局,需要政府、高校、企业多方协同努力。政府应通过政策引导,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创造更多就业岗位;高校要紧密结合市场需求,动态调整专业设置,加强实践教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企业也应承担社会责任,与高校开展深度合作,参与人才培养过程,为大学生提供更多实习与就业机会。只有这样,才能让当代大学生在就业市场中找到自身价值,实现个人与社会的双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