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童趣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儿童亲子

人生重要的事,小孩自己就在预习

更新时间:2025-04-09 17:37  浏览量:5

如果你留意过现在的小孩子们玩过家家,或者玩假装游戏,可能会听到他们说"快递!"

在快递如此紧密地织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之前,孩子们的游戏里是没有这个词和这个动作的。儿童的过家家,直接来自于他们对日常生活的观察,是他们在加工自己吸收到的经验,是他们发展人类最重要的社会性能力的途径之一。

文/刘奥运(李跃儿芭学园华龙苑园区主班老师)

一个阳光明媚的早上,禾禾趴在搭建区的地毯上,等待着自己的"家人"到来。(先发优势)

苞谷:我可以加入你的游戏吗?我有一个特别好的主意让你的家更漂亮。

禾禾:可以啊。

想要加入别人的游戏,为对方提供支持是有效的办法。

苞谷:小鸡可以,小狗不能吃,因为小狗是保护动物,小狗是保护我们的动物。(从孩子的视角,原来“保护动物”是保护我们的动物啊!)

禾禾:什么才能吃?

苞谷:鸡,猪,兔,鱼。只吃鱼爸爸和鱼妈妈,小鱼还需要长大呢。(将可持续发展进行到底)

"章鱼也能吃,杀了吧,咔咔咔。"(孩子嘴动配音)

"鲸鱼不能吃,鲸鱼是保护动物!"

教育者要判断,孩子的行为是否符合人类正常秩序、规则和道德。如果不符合,要予以引导。

孩子们争论"小鱼要长大""鲸鱼受保护"的过程,远比书里来得更生动。苞谷将动物分为"可食用"与"受保护"两类,是将零散的生活见闻转化为自己的认知体系。

木兰的加入让相对关系变得流动起来。从双人游戏到三人游戏,社交难度也会上升。在社交初期推荐一对一,后面可以逐步引向多人。

做好饭要吃饭了。在外舞蹈的禾禾也回家来了。

苞谷:鸡不能吃。

禾禾:为什么?

苞谷:因为不能你一个人在吃。(一家人不能一个人独享,要等大家一起开饭)

几句简单的话,背后却是多元身份,孩子们作为做饭者、表演者、规则习得者和制定者,在游戏中构建真实社会关系的雏形。

不知不觉自选游戏时间结束了,随着归位歌响起,木兰认真地卷起毛线织的卷带,孩子们陆续开始收拾玩具归位。

故事需要慢慢看,给浮躁的生活一点闲暇的时光。

在这些稚嫩却郑重的游戏里,我们看到的不仅是童真童趣,更是一个个未来社会公民在练习责任、协商与爱的能力。

在过家家游戏中,孩子通过模仿爸爸妈妈做饭、照顾宝宝,医生给病人看病等,来加工吸收到大脑中的日常生活经验,从中演练和吸收人类的生活。

扮演不同角色并与同伴互动,这个过程中,孩子练习表达自己的想法,练习理解他人的观点和需求,练习与人合作、解决冲突。

通过扮演角色,孩子体验到不同的情感。扮演妈妈照顾宝宝时,感受关爱他人的情感。完成一些“任务”时,例如给“宝宝”做好饭,会获得成就感和自我认同感。

另外,孩子在生活中也会遇到一些压力和情绪,过家家游戏可以为他们提供一个安全的疏通渠道。

孩子们喜欢玩过家家,其实不是在玩玩具,而是在用整个心灵预习人生。

延展阅读,点下方标题可看:

孩子告状,咱别急着当裁判

小小年纪,已受闺蜜影响

李跃儿《怎样帮助孩子适应幼儿园》连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