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民生耳鼻喉医院:春季易发的儿童分泌性中耳炎,家长必看!
更新时间:2025-04-07 14:39 浏览量:5
郑州民生耳鼻喉医院:春季易发的儿童分泌性中耳炎,家长必看!
“医生,我家宝宝一换季就生病,最近还总揉耳朵、看电视非得开大音量,晚上睡觉也老哭闹......是不是又感冒了?”
最近,在郑州民生耳鼻喉医院门诊部,张思叶主任接诊了不少这样的“小病号”。
其中,一位4岁的孩子小诺就被诊断为双侧分泌性中耳炎。妈妈一开始以为只是感冒引起的发烧和咳嗽,没太当回事,直到孩子频繁“听不见”才意识到问题严重。
分泌性中耳炎是什么?
分泌性中耳炎
是儿童常见的耳科疾病,
主要表现为中耳腔内积液,
但没有明显的耳痛、流脓或高热,
因此容易被忽略。
它常常是在
感冒、鼻炎、腺样体肥大
等基础上发生的。
由于孩子的咽鼓管尚未发育成熟,一旦上呼吸道感染,病菌和分泌物就容易从鼻咽部进入中耳,造成积液堵塞,从而影响听力。
为什么春天是高发期?
春季气温忽冷忽热,
孩子容易反复感冒,
加上幼儿园等集体生活场所
交叉感染频繁,
是中耳炎的高发季。
1特别是以下孩子更易“中招”:
经常鼻塞、打喷嚏,有过敏性鼻炎史
有腺样体肥大、鼻炎、鼻窦炎等病史
语言发育期的幼儿,表达能力不足
有听力下降、说话反应慢的倾向
2这些表现,家长要特别注意:
总是揉耳朵、挖耳朵
听电视必须开大音量
总问“你说啥?”反应慢
睡觉烦躁、易惊醒
说话模糊、词不达意
这些很可能是听力受损的信号,一定要及时就医,进行耳内镜、听力筛查和鼓室图检查,明确是否存在中耳积液。
如何治疗分泌性中耳炎?——“能保守,先保守”
在明确诊断后,
医生根据孩子病情制定个性化方案。
郑州民生耳鼻喉医院采取
中西医结合、多手段综合干预,
尽量避免过早手术。
01.
药物治疗为基础
控制感染、改善鼻咽通气功能、缓解黏膜水肿,是初期的主要目标。
02.
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
医院根据患儿体质及病程进展,采取以下非创伤性方式促进积液吸收:
中医靶向穴位透药:适用于3岁以上儿童,通过贴敷特定穴位导入中药,增强局部免疫、促进引流。
氦氖激光、红光、微波理疗:改善耳部及咽鼓管周围血液循环,消退炎症。
鼻窦负压置换:帮助清理鼻腔深部积液,改善咽鼓管功能。
压缩雾化治疗:稀释分泌物,减轻鼻塞,配合吸入药物增强局部治疗效果。
中药熏洗:利用中药蒸汽作用于鼻咽部,清热解毒、化痰通窍。
这些治疗方式创伤小、依从性好,特别适合年幼儿童,也能有效控制病情发展。
03.
若保守无效,需考虑手术干预
当积液持续3个月以上,孩子出现明显听力下降,或保守治疗效果不佳时,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鼓膜置管术:在鼓膜上开小口置入通气管,引流积液、改善中耳通气。
如果孩子合并腺样体肥大,常需同步进行腺样体切除手术,解决积液反复的根源,减少复发风险。
在家还能做什么?
家长还可以在家配合孩子进行一些简单小训练,帮助咽鼓管“活动起来”:
吹气球:每天吹1~2个气球,轻柔不憋气,有助于咽鼓管扩张。
捏鼻鼓气(瓦尔萨尔瓦动作):适合年龄稍大、能配合的孩子,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嚼口香糖、吞咽动作训练:模拟咀嚼和吞咽动作也能促进咽鼓管开闭,有助于改善通气。
这些方法简单、安全,但不能替代专业治疗,建议在医生指导下配合进行。
如何预防分泌性中耳炎?
预防感冒、加强锻炼,增强免疫力
规范治疗鼻炎、鼻窦炎、腺样体肥大等基础病
教孩子正确擤鼻涕,避免用力吸鼻
洗澡、游泳注意防水入耳
一旦出现听力异常、说话反应慢,尽早就医
医生提醒
孩子的听力发育只有一次机会。分泌性中耳炎不痛不痒,却会悄悄损伤听力、影响语言发育和学习能力,家长千万不能大意。
听力问题越早发现、越早干预,效果越好。
如果您发现孩子有“听不清”“说话大声”“总问重复话”的表现,欢迎来院进行专业检查和综合治疗,早干预、早康复,让孩子听得清、说得好、发育更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