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7岁学书,11岁获得全国少儿书法大赛金奖,聊聊王佳宁的书法
更新时间:2025-04-04 17:26 浏览量:3
书法之美,并非单纯的从技法上来看。更多的是深层的美。比如意境之美、意象之美、人文之美、自然之美。临池之余,说上一些闲话。算不上批评,也不谈学术。唯愿与诸君共一乐!
王佳宁是书法博士,也是学院派走出来的一位比较具有代表性的80后书家。
王佳宁接七岁学书,接触书法应该是比较早的。作为80后的我来说,七八岁时候要么拖着大鼻涕与一群孩子玩泥巴,要么是下河捉鱼逮蟹。当然那个年岁她,也未必知道自己是在学习书法,可能出于父母对书法的某种情结,也可能是为了培养孩子有一个爱好而已。
有人说努力在天赋面前一文不值,这句话一点不假。学书法的人有多少我们不得而知,但就从培训班到各级会员,再到一些爱好者来看,这个群体非常的大,但真正走出来的却是少之又少。也有写了一辈子字,连门都没摸到江湖书家也不在少数。
王佳宁应当说是比较有天赋的那一种,培训班未必就她一个人,练的久写的时间比她长的肯定也有。但能获的全国少儿金奖,没有一定的天赋也是不行的。以后选择的书法为专业,再到书法博士,给少年时代的获奖应该还是有一定的关系的。这里咱先不讲她过往的一些荣誉及博士的头衔,简单的聊聊她的书法。
王佳宁是书法的多面手,每一种书体也都写出了一定的高度。像她的小楷古雅瘦劲,有文征明、王献之小楷的影子,结字用笔上也有宋赵佶瘦金体的那点意思,非常工稳也非常细腻,整体透出来一种清雅之气。
隶书上应当取《礼器碑》、《曹全碑》,她没有往今天展览当中的那些傻大粗黑的展览体靠近,而是仍然选择了一种雅致与逸动。其隶书的用笔到结字,没有过多的去刻意的寻求变化,中规中矩当中不乏生动自然。也包括她的篆书,极其简单甚至可以说单调,但整体呈现出来的也是一种简洁雅正之气。
王佳宁的草书整体上取怀素的比较多一些,但细看她的用笔结字有很大一部分是来自羲献《阁帖》,也有黄庭坚草书《廉颇蔺相如传》的神彩。用笔上与今天刻意求变、设计感十足的展览体草书拉开了一定的距离。王佳宁写草书最大的优点,就在她书写上。我们知道草书与其它书体相较,它是简而动的,没有一定的书写性与速度,很难写出它的流动畅快之意,但这种畅快又不只是靠激情胆大就可以的,也要有理性的一面对它进行约束。我们看到王佳宁的草书就是这样,虽然整体是狂放的,但看不到粗野破败,也有枯润浓淡之间的这种关系,但并不刻意。
当今写草书的很多为了狂放、个性、感染力、冲击力,则无所不用其极。为了营造一种浓淡枯润带来丰富之感,甚至不惜用笔根去揉去擦,丰富对比是有了,但我们看到不过是一种躁气、一种破败之象。这种现象不是某个人,而是整个时代的大部分书家,也包括书法界的大牛像陈海良、张旭光、王厚祥等等,技法、造型、表现力都非常厉害,但给我们的感觉多了些浑浊、破败、浮躁之气,少了自然静穆、雄浑、清雅之意。
当然王佳宁的书法也并非是尽善尽美,一些草书作品细线条的频繁使用,显得气息有些孱弱并且略显单调。还有就是在快速书写下带来的一种惯性用笔,写顺了写熟了也写流了,熟虽好但也容易生俗。整体过于圆熟,一味的流畅与画圈,少了些生涩沉着质感,多了些飘浮与油滑。
王佳宁还很年轻,还有很多路要走,我们充满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