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童趣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儿童亲子

10年教辅编辑转型做儿童文学,我为何放弃“金饭碗”入局童书市场?

更新时间:2025-04-04 19:34  浏览量:5

文/黎紫薇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本文约5200,预计一盏茶时间阅读完毕

商务君按:跳出“教辅编辑”的舒适区,转型为童书编辑,在知识读物大热的当下,黎紫薇却选择入局儿童文学赛道,出版的第一部作品便是看似不符合读者“功利性需求”的儿童诗集。面对竞争激烈的少儿市场,“新手”童书编辑该如何站稳脚跟?策划出版的第一本书在选题、内容和形式上做了哪些创新?

2024年7月,儿童诗集《放牧云朵》出版。这部作品收录66首儿童诗,作者金朵儿用蘸满诗情的笔,以孩子的视角表现童心,用孩子的语言书写充满奇迹和爱的世界,天然稚拙的孩子气跃然纸上。作品语言清新灵动,想象奇特梦幻,兼具童话的纯净质地、诗歌的唯美意境,配上丰富的创意手绘插图,以诗意开启孩子的想象,开启对世界万物的探索之旅。

《放牧云朵》

作者:金朵儿/著,杨雨潼/绘

出版社: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4年7月

上市6个月,《放牧云朵》先后入选2024年浙少作协8月童书榜、探照灯童书榜8月十大儿童文学&非虚构作品、百班千人2024暑期阅读嘉年华推荐书单(小学一年级)、2024年9月文艺联合书单(第89期)、2024年9月新晨百道童书榜、2024年9月百道好书榜(少儿原创类)、《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24年9月优秀畅销书排行榜、《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好书品读月度童书榜(2024年9~10月)、辽宁文学馆2024年度“冬天好书”暨小学生寒假书单、蒲公英童书榜2024年度好书、2024年度十佳华语儿童诗集……

从教辅转型童书出版

2024年,也是我从事编辑工作的第10年。这一年,我从教辅编辑转为童书编辑未满周岁。我的一位作家朋友,雨果奖提名作家鲁般曾对我说,对于孩子们来说,你以前做的教辅书相对枯燥乏味,以后你可以多做他们喜欢看的童书了。他的这句话精辟地总结了我为什么愿意在这个时间点勇敢放弃“教辅编辑”的舒适区,在少儿图书市场下滑的残酷现实面前“入局”。

转型为童书编辑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市场的残酷和竞争的激烈。这是一个既充满机遇又遍布荆棘的领域,每一步都考验着我的判断力和坚韧精神。

市场的残酷首先体现在童书市场的快速变化和细分化趋势上。在我转型之初,就敏锐地察觉到儿童文学在童书市场中的地位正悄然发生变化。曾经,儿童文学是童书市场的第一大细分板块,无数经典的儿童文学作品陪伴了一代又一代孩子的成长。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科普图书和非虚构知识类书籍逐渐崭露头角,取代了儿童文学的“老大”地位。这一变化让我深感市场的无情,也让我意识到,要想在这个领域站稳脚跟,就必须紧跟市场趋势,不断创新和突破。

竞争的激烈则体现在童书市场的同质化现象和推新难度上。随着越来越多的出版机构涌入童书市场,竞争变得愈发激烈。为了争夺市场份额,许多出版机构纷纷推出题材和风格类似的作品,导致童书市场同质化现象严重。这不仅增加了推新的难度,也让读者在选择时感到困惑和疲惫。面对这样的市场环境,我深知要想脱颖而出,就必须在选题、内容和形式上做出特色,打造独一无二的童书品牌。

在转型过程中,我还遇到了诸多困惑和挑战。一方面,我需要适应从教辅编辑到童书编辑的角色转变,这不仅仅是工作内容的变化,更是思维方式和审美观念的转变。我需要学会用孩子的视角去看待世界,用孩子的语言去表达情感,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挑战。另一方面,我还需要面对来自作者、读者和市场的多重压力。作者希望我能够理解他们的创作意图和风格特点,读者希望我能够提供有趣、有料、有深度的童书作品,而市场则希望我能够紧跟潮流、不断创新。

然而,正是这些困难和挑战激发了我的斗志和创造力。我开始更加深入地研究童书市场,了解读者的需求和喜好,寻找具有独特魅力和市场潜力的选题。同时,我也更加注重与作者的沟通和合作,努力挖掘他们的创作潜力和风格特点,共同打造优秀的童书作品。

我始终认为儿童文学的“式微”是暂时性的,“功利性阅读”成为主流不会长久,终有一天“非功利性”儿童阅读会回归。好的儿童文学能够渗透到孩子的精神底层,进而润物细无声地滋养孩子。强壮孩子精神的根系,才能最终使其成长为参天大树。我认为:“宇宙的尽头是文学和哲学”。作为一名地方文艺出版社的编辑,我认为自己的文艺气质与生俱来。发展儿童文学也是文艺出版社的一种文学坚守。

我编辑的第一部儿童文学作品

《放牧云朵》不仅是我编辑的第一部儿童文学作品,也是我转型过程中的一次重要尝试和突破。

作者金朵儿擅长写童话,也喜欢将童话和童诗两种属性相结合,创作具有童话气质的儿童诗。她曾两次获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作品《有个男孩叫松子》曾入围第十一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虽未最终获奖,但她的文字有其独特之处。

《放牧云朵》作者金朵儿

我和她是在一次书店活动中偶遇的。第一次交谈我们大概聊了两个多小时。在这两个多小时里,她告诉我她的儿童文学创作观,我告诉她我的编辑追求。这次交谈后,我就决定与她合作,因为她身上真实、执着、单纯的气质打动了我。第一次交谈后的次日下午,她通过微信把她近几年创作的100余首儿童诗发给了我。那一天我工作很忙,直到晚上11点才开始看这个文档。

当我看到她的儿童诗时,我很惊喜,她空灵细腻却饱含力量和张力的文字深深地打动了我。当时没有想太多市场方面的问题,甚至都没有考虑稿酬、宣推费用这些编辑应该考虑的图书成本,我只是觉得这样纯净的文字应该被孩子们看见。

当然,我其实也对这部诗集的未来充满信心,并不是盲目的“不惜成本”。这部儿童诗集在营销上可以往朗诵、培养语感的大语文方向靠拢,很适合出现在幼儿园、小学语文课堂上,我判断它未来还会有很长的生命周期。更何况,好的儿童诗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它能让当今网络时代下的孩子葆有难能可贵的诗意和天真。我常常觉得现在的孩子总是表现出不符合他们年纪的“成熟”,而属于孩子的诗意与天真却不多见。孩子应该是天然喜欢诗的,正如毛姆所言“诗是文学的春花与冠冕”。

《放牧云朵》进入小学课堂和大学课堂

在金朵儿发来她的儿童诗的第二天,我就决定跟她签订出版合同,作为我童书编辑生涯的开篇之作来重点打造。

《放牧云朵》的创作过程,是一段深受生活与孩子启发的艺术之旅。金朵儿拥有长达10年的小学教学经验,覆盖了从幼儿园至六年级的广阔年龄段,这段历程让她得以深入孩子们的心理世界,准确把握他们的喜好与需求。作为一位母亲,金朵儿更是将亲子间的温馨互动作为灵感的源泉,将对孩子的深切爱意融入每一行诗句之中。这本书的创作灵感多源自她身边的孩子们,无论是自己活泼可爱的儿子,还是弟弟的双胞胎儿子,他们的天真无邪、奇思妙想常常激发她的创作灵感,比如《灭火》中妈妈生气后,孩子说“妈妈,我们去买水吧/您把水喝下去/肚子里的火就灭了”。这一首首充满童真与趣味的儿童诗,是金朵儿日积月累、细心雕琢的结晶,它们源自生活的点点滴滴,经过了时间的沉淀与情感的打磨。

我刚接触初稿时,诗作多达120首,诗作虽多,但我始终追求精益求精,从最开始的120首诗歌中,我精心筛选,初步选定了70多首。然而,这并不是我满意的终点。在听取并吸收了儿童文学专家的宝贵意见后,我再次进行精心筛选与调整,最终确定收录66首儿童诗。

打磨书稿,四字虽简,实则艰辛倍至。对于编辑而言,作为作品的初探者,需提出具有建设性的修改建议,撰写出富有指导意义的审稿意见,这无疑是对其眼力、脑力及笔力的全面考验。而对于作者而言,仔细甄别编辑的反馈,寻求共识,并将修改意见巧妙融入作品之中,则是一项既耗费心力又需深思熟虑的任务。然而,在这诸多不易之中,金朵儿始终秉持着“好稿子是改出来的”这一信念。她对创作怀揣着纯真的热爱,不厌其烦地雕琢着每一个字句,而我则乐此不疲地反复阅读,最终共同孕育出了现在的《放牧云朵》。

我和金朵儿经常凌晨两三点还在发微信、打电话,讨论儿童诗的文字应该怎么再“精益求精”,篇章的顺序应该怎么调整才能完美呈现。文字稿我们互相商榷、前后调整了近20次,推翻了很多一开始的想法。之前我设置的章节名是主题性的,后来反复推敲发现会破坏诗集的节奏和美感,于是果断放弃这样的章节名。

一开始,我从120余首诗作中初步选定了70余首儿童诗收录这部诗集时,我还特意找来一些七八岁(小学低年级)的孩子做试读。孩子们的喜好竟然和我还有金朵儿的看法几乎一致。我们觉得写得好的诗篇,孩子们也爱读。我们觉得不够有感染力的诗篇,孩子们也不喜欢。《放牧云朵》是以孩子为导向的,孩子喜欢是最高标准。

针对诗作本身,我们也征求了很多专家的意见,专家范围包括顶尖高校里的儿童文学教授、儿童文学权威杂志的资深编辑、儿童文学领域的头部作家、一线小学语文教师、质检审读专家……就这样,在编辑试读、孩子试读、专家试读的反复打磨中,这部儿童诗集的文字部分敲定了。

图文合奏效果的打造

图书插画呈现方面,同样耗费了大量精力。

“儿童文学作品是文字和插画的合奏”这一观点,我很赞同。所以在选择插画师的阶段,我很慎重,我请金朵儿来办公室看我们备选插画师以往的作品,由她来挑选觉得和自己适配的插画师,最终我们在看过众多插画师的绘本作品后,一致决定选择杨雨潼老师。

插画师杨雨潼

杨雨潼老师是一位在Hiii Illustration国际插画大赛中得过奖的新锐艺术家。她的插画富有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跟金朵儿的文字契合度很高。她擅长彩铅,笔力看似轻巧却功力深厚。在内文插画初稿发过来时,我和金朵儿都比较满意。金朵儿亲近晓畅的儿童诗语言,给了图画很大的创作空间。收到插画初稿的那一天,我俩不约而同地反复欣赏杨雨潼的插画,每看一次都有新的发现和解读,我们越看越满意,越看越惊喜。我甚至觉得这些插图可以算是插画师本人在自己以往作品中发挥较高水平的插画作品了,肯定是金朵儿纯净晓畅的文字激发了她的想象力。

插画基本经过小范围的细节修改就基本敲定了最终版本,内文插画的整个创作过程相当顺利。另外,在这本书的装帧设计上,也花了大量精力,有不少“小巧思”:内文的两幅拉页画进行了压虚线打孔处理,孩子们可以直接沿着虚线撕下来,张贴在自己的房间或书桌上;图书外封拆下来是一幅完整的画作,正反面是“放牧云朵”这首组诗的两幅插图;内封采用背透纸,附加烫银处理,外封书名由书法家张声林题写……

书名及封面的再三推敲

书名和封面如何呈现,在现在这样一个“注意力经济”时代,显得尤为关键,甚至决定了一本书的“生死”。

《放牧云朵》这一书名是经过调整后的版本。这部儿童诗集最初叫“身体里的小百灵”。因为我和金朵儿都很喜欢《身体里的小百灵》这首诗,诗歌写道:“身体里有一只小百灵/一到春天/它就会把体内的花朵唱醒……我分不清/它来自童话王国/还是梦的秘境。”这是一首具有丰富想象力和文字张力的诗作,里面蕴含辩证法:到底是小女孩的身体中住着小百灵,还是小百灵的身体里住着小女孩,已经分不清了。小百灵到底是来自童话王国,还是来自梦的秘境,也已经分不清了。我们觉得这首诗很妙,而《放牧云朵》中像这样清新灵动又辩证立体的诗作有很多很多……

之所以改名,不是因为“身体里的小百灵”不够好,而是在向著名出版人、国际儿童读物联盟中国分会原主席海飞、著名儿童文学作家萧袤等专家老师们请教、征询意见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以书中《放牧云朵》这首诗作的名字作为书名,会更简短,更具想象空间,更能让读者产生眼前一亮的效果。

封面作为读者对图书的第一印象,也显得尤为关键。在确定封面的过程中,我们反复推敲,几易其稿。

一开始插画师杨雨潼将大鹏鸟设计成现实生活中能看到的大鸟,我和金朵儿提醒她,大鹏鸟不是现实中能见到的鸟,它是《庄子·逍遥游》里的神兽鸟,由鲲幻化而来。它的翅膀或身体的羽毛建议设计成鱼鳞,也要考虑它可能从“鱼”到“鸟”幻化过程中的其他形态。

在天空中放牧“云朵”的小女孩手中拿着的“牧羊鞭”被杨雨潼老师设计成了彩虹。这个创意让我们想到毛主席词作《菩萨蛮·大柏地》中的那句“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我们对杨雨潼老师关于“彩虹鞭子”的创意表示了赞赏,并最终采纳这个idea。

我读中学时,社交网络不像现在这么发达,当时青春文学和严肃文学作品在学生群体中流行。我正是在这个文学仍有广泛影响的时代长大的孩子。读小学时我的梦想就是成为一名作家,看到自己的文章变成铅字印在报纸上时,非常兴奋又有成就感。

当然,最终我成了一名编辑,和作家一样都是通过文字来表达自己。选择出版什么样的作品,又何尝不是对自己文字观的一种表达?作为出版方,我们有责任去为我们出版的每一部作品寻找更多的可能性。我始终坚信,编辑、出版社和作家是相互成就的。其实,编辑《放牧云朵》的我何尝不是通过这个作品在云端放飞我的理想呢?

希望作为童书编辑的我的第一个孩子——《放牧云朵》能被读者、业界同仁们喜欢。

*本文图片由作者提供

2024年全国出版从业人员收入调查开启!

去年你挣了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