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童趣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儿童亲子

“妈妈,可以不要弟弟妹妹吗”?你的回答,可能会决定孩子一生

更新时间:2025-04-02 17:02  浏览量:1

5岁的乐乐最近总是闷闷不乐。

妈妈察觉出来不对劲,于是在睡前问了一嘴,结果乐乐带着祈求的味道说:“妈妈,我们可以不要弟弟妹妹吗”?

起初,乐乐妈妈还觉得诧异,毕竟她并没有要二胎的打算。

后来脑海里回想起前几天,带着乐乐跟闺蜜聚餐时,对方确实问起自己有没有生二胎的想法。

看着孩子眼里噙着泪的委屈样,乐乐妈妈赶忙安抚。

其实,自从二胎开放后,像这样的“剧情”,可能在不少家庭里都上演过。

那么如果是你,在打算要二胎的情况下,该如何回答孩子这个问题呢?

有的妈妈,可能不以为意,随便打个马虎眼,就糊弄过去了。

也有的妈妈,会立刻警觉,跟孩子来一场深度的沟通。

但大家也许想不到的是,一个简单的回答,可能会决定孩子的一生。

①第一种妈妈:不以为意型

有的妈妈听到孩子这样的问题,可能会显得不以为意。

常常用一些类似于“大人的事情,你别管”、“小孩子别瞎想,有弟弟妹妹多好”、“你是哥哥姐姐,要懂事”这样的话来糊弄孩子。

可事实上呢,这种含糊不清的回答,会对孩子产生深远的影响。

比如,孩子会觉得自己被忽视,认为父母不重视自己的感受。

比如,孩子会因为这样的回答,觉得未来的弟弟妹妹会剥夺原本属于自己的爱,从而形成抵触情绪,甚至在未来与弟弟妹妹的相处中,故意排斥,引发同胞竞争。

再比如,在长期不满于委屈情绪的堆积下,会影响亲子关系,让孩子变得自卑,甚至缺乏安全感。

但毋庸置疑的是,这种回答会给孩子带来一种不安的成长环境,让他陷入无助的内耗中。

②第二种妈妈:重视沟通型

还有的妈妈,一旦听到孩子的发问,会立刻警觉起来。

她们会共情孩子的情绪,引导孩子进一步说出自己的想法和内心的感受。

比如会说:“妈妈知道你在担心什么,可以跟我说一说吗”?

比如会说:“不管有没有弟弟妹妹,爸爸妈妈都会一直爱你”。

再比如说:“我们一起想想,如果有了弟弟妹妹,该怎么去一起照顾他呢”?

通过这些表达,让孩子感受到被尊重,情绪得到疏导,减少焦虑。

而且,在得到同意的情况下,孩子更容易接受家庭的新成员,甚至主动期待弟弟妹妹的出生,并且愿意去照顾对方。

最重要的是,当孩子感受到妈妈的重视后,也会让亲子关系更加紧密,也会让孩子更有安全感。

而当孩子成长于被爱包裹的环境下,他们也更具备换位思考与共情力,并且愿意爱自己,也愿意爱别人。

所以说,一个简单的问题,两种不同的回答,造就的是孩子不同的人生。

当我们意识到这个问题背后,可能产生的深层次影响时,就该知道慎重回答的重要性。

一般来说,当孩子表达“不想要弟弟妹妹”时,家长可以从以下几个关键步骤来应对。

第一步:先接纳孩子的情绪。

我们必须明白,孩子再小,也是有自己的心理动态和感受的。

所以,及时接纳,就是在帮助孩子疏导负面情绪。

一般来说,我们可以通过“妈妈知道你在担心什么,是不是害怕爸爸妈妈以后不像现在这么爱你了呢”这句话,引导孩子说出自己心里的真实想法。

第二步:给予安全感。

当孩子表达出真实感受后,我们要明确的给予孩子回应。

要告诉孩子:“不管有没有弟弟妹妹,你依然是爸爸妈妈最爱的宝贝,我们对你的爱,一点也不会少”。

通过这句话,让孩子重获安全感。

第三步:让孩子参与进来。

当孩子感受到被爸爸妈妈重视时,我们可以以此为契机,给孩子描述有弟弟妹妹后的美好场景。

比如可以告诉孩子“以后有了弟弟妹妹,你就是一个小老师,可以教他们玩玩具,弟弟妹妹也一定会觉得你是个超棒的哥哥/姐姐”。

通过这句话,营造幸福氛围,让孩子帮忙准备迎接新成员。

第四步:观察后续反应。

如果前三步有条不紊的进行完之后,孩子仍然焦虑,这个时候,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绘本、故事等方式,帮孩子理解兄弟姐妹的意义。

但是,一旦孩子仍然抱有很深的敌意和排斥,那么最好不要贸然的选择要二胎。

其实,孩子的每一个问题,都是他们内心世界的投影。

在“不要弟弟妹妹”的背后,往往是害怕有人剥夺,原本属于自己的爱。

而父母的回答,不仅影响孩子对新成员的接纳程度,更能塑造他们未来的安全感和人际关系。

所以,如果下次孩子提出这样的问题,不妨认真的告诉他们:

孩子,别担心,爸爸妈妈永远爱你。

让孩子感受到被爱,其实是对他们人生最好的托举。

大家说,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