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童趣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儿童亲子

带孩子看病方便多了!

更新时间:2025-04-02 11:45  浏览量:2

无缝衔接就医路

院内站台可直达地铁站

3月初,南京开通首条就医公交专线B15路,地铁7号线清凉山站⇌江苏省人民医院实现“无缝衔接”,公交车直接开进门诊部,为就诊患者省去约20分钟步行路程。(此前报道)

南京第二条就医公交专线来了

昨天,“宝宝巴士”

开进南京儿童医院河西院区

4月1日6:50起

南京正式开通连接

“儿童医院河西院区”与

“江东中路·元通南”

微循环公交B61路

这也是继江苏省人民医院

(B15路)之后

开通的第二条就医微循环公交

该线路进入儿童医院河西院区内部停靠

减少了市民步行

家长表示

“以前要抱着孩子走好远,很吃力,

现在下车就是医院。”

这条配备三辆“宝宝巴士”的专线,以10—15分钟/班的间隔循环运营,服务时间为每日6:50—18:00。

线路采用无人售票,单一票价2元模式经营,支持电子支付。此外,乘客可享受政府各类优惠或免费乘车政策。线路采用点对点直达模式,乘客从元通地铁站4号口出站后即可乘车,中途不停靠其他站点,直达儿童医院河西院区站内,实现轨道交通与医院门诊的无缝衔接。

B61路起讫站点:儿童医院河西院区—江东中路·元通南。

线路自“儿童医院河西院区”起,经儿童医院内部道路、保东路、友谊街、江东南路、江东中路至“江东中路·元通南”。返回由江东中路、江东南路、宜悦街、保东路、儿童医院内部道路至“儿童医院河西院区”。

沿途停靠:江东中路·元通南(路西侧上下客)、儿童医院河西院区。

多方协同

儿童就医实现无缝衔接

为保障线路的顺利开通和运行,南京交通运输部门与交管、公交以及医院通力合作,多次实地勘察、深入研讨,结合市民出行需求、就医习惯及现有交通状况,给出最为合理的线路方案和规划线路站点布局。交管部门对公交车辆运行流线进行把关,科学调整沿线交通信号,并施划“就医微小巴士停靠点”标识。市公交集团对该线路公交车辆进行专用涂装,并布置了可爱的毛绒玩具。精心制作沿途公交站点站牌,通过车内显示屏、宣传海报等多种形式,向乘客宣传线路信息、文明乘车知识等,为市民提供优质、可靠的公共交通服务。儿童医院河西院区在医院场区内合理设置上下客站点,安排专人负责管理进出口秩序(4号门进、3号门出)和院区内引导,保障医院内部交通顺畅,提升市民就医出行的整体体验。

“开门办公交”

多举措畅达市民公共出行

“最后一公里”

据悉,2025年南京交通运输部门计划新增、优化30条公交线路,使公交更多地深入城市的背街小巷、院区园区,真正实现市民公共出行的“最后一公里”畅达。

根据不同服务群体需求定制特色线路。针对学生群体,通过学校组织,定制化设计“往、返”的线路和停靠站点,开通“通学线”;同时结合区域交通特点,开通覆盖学校周边小区、方便“爷孙配”接送学的微循环“求知线”。针对老年群体,围绕老人居多的大型小区、集中居住区,设计覆盖菜场、医院等生活必需场所的“敬老线”,并配套配备适老化的无障碍踏板式公交车。针对就医人群,在原有围绕医院周边地铁进行接驳的公交专线基础上,通过多方协作,定制“就医线”,并配备方便通行的“宝宝巴士”,确保乘客能够从站台直达诊室,实现“下车即就医”。

运营模式持续创新升级。将“招呼站+响应式停靠”相结合,在部分客流量不大的区域设立的临时公交停靠站点,以“招手即停”的方式载客,既保留了居民便捷出行点,又减小了对公交线路整体运行效率的影响。同时,推动在仙林、栖霞等区域试点实施“动态公交”服务,通过互联网为市民提供了更加灵活、经济、高效的按需出行服务。动态公交平台会综合考虑乘客的起讫点、车辆实时位置,以及当前路面的交通状况等因素进行优化,灵活地为乘客提供最优乘车选择及最短路程。

建设三网融合绿色交通体系。在线网优化方面,结合即将开通的地铁5号线等轨道交通线路,更加注重“轨道+公交+慢行”三网融合的绿色交通体系建设。通过整合公交资源,依托DeepSeek+多源大数据,分析公交客流出行特征,围绕“骨干 + 接驳”理念,推动传统公交运营线网向“换乘鱼骨型”线网转变,形成以轨道交通、公交骨干线为鱼骨,微循环、接驳等公交支线为鱼刺,公共自行车、共享单车等慢行交通为补充的绿色交通体系。比如:通过类似B15、B61这样的公交与轨道交通零换乘、微循环线路,让百姓能够直达自己需要前往的医院、学校等个性化目的地;在中山陵旅游景区等公交线网运达不便的区域,设置公共自行车、共享单车,提供百姓更多出行选择。

🚌

让城市交通更加温暖、高效

助力幸福生活“触手可及”

南京正在不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