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家的孩子有出息,才是一个老师最大的体面
更新时间:2025-04-02 08:10 浏览量:4
记得前几年,一个老师发朋友圈,自己的孩子研究生考上了复旦。好多老师在下面点赞留言。
那个时候,我忽然明白,
自家的孩子有出息,才是一个老师最大的体面。
我们见过太多这样的悖论——
能把后进生送进重点高中的名师,自家孩子却困在二本线挣扎;
在德育论坛侃侃而谈的班主任,管不住自家的孩子违纪;
带出奥赛冠军的物理老师,家里堆着孩子撕碎的物理试卷。
原来教育这场修行,最先要渡过的河,是横亘在职业光环与亲子现实之间的激流。
我们总在晨读铃响前到校,却从没听过自己孩子起床时的第一声早安。那些在教室里重复了千百遍的"要注意劳逸结合",到了自家饭桌上,总是变成"快吃,吃完抓紧写作业"。
教师子女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备受关注,他们又较少得到来自父母真正的关注。
正如一个老师所说:"我教得好千百个孩子,却教不会自己的孩子抬头看路。"
这不是某个人的悲剧,而是一代教师的集体困境。社会给教师戴上"春蚕到死丝方尽"的沉重冠冕,却忘了他们也是会疲惫的凡人。
当早读的铃声比孩子的早餐重要,当家访的路程比陪孩子散步优先,当批改作业的红笔比给孩子签字的钢笔更常握在手里,那些被时代歌颂的奉献背后,是多少个破碎的亲子时刻。
我们学校一个老教师的故事总被反复提及。
他年年带高三,很多孩子在他手里蜕变,办公桌上摆满和毕业生的合影。
可当女儿失业又离婚的时候,这个老教师才发现,自己从未解开过自家孩子童年时"爸爸为什么总在上班"的心结。
比起培养多少尖子生,教会自己孩子握住人生的方向盘,才是真正的教育功力。
我们开始懂得:
那些在家长会上强调的"亲子陪伴质量论",自己也需要做到;
给毕业生写的祝福语,应该先写给枕边熟睡的小脸
家里面毕业生合影再多,也比不上跟孩子的合影,见证他的成长。
教师这份职业的神圣,从不需要用亲情的折旧费来兑换。当我们把整个世界装进教室,别忘了给自家孩子留一扇看得见星空的窗。
教师真正的体面,不在主席台颁发的奖杯上,而是在自家孩子眼眸里映出的从容里。
我们终于明白:
教育不是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悲壮旅程,
而是以生命滋养生命的自然生长。
当我们在教室里栽种的理想,
终于在自家院落结出果实,
那些说过千万遍的"知识改变命运",
才真正完成了最动人的教学示范。
教师这份职业的神圣,不在于必须牺牲自己的烟火人生。当我们在教室里种桃种李种春风,也该记得在自家院子里浇灌一株小苗。
永远记住,自家的孩子有出息,才是一个老师最大的体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