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童趣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儿童亲子

3月25日台当局叫嚣,无人艇专门炸毁075舰,结果下一刻就遭真实!

更新时间:2025-03-27 02:12  浏览量:3

3月25日,岛内某军工企业在高雄兴达港举行了一场演示:一艘名为“奋进魔鬼鱼”的无人快艇缓缓驶出港口,身披隐身涂装、搭载鱼雷模型、配合CG演示对解放军075两栖攻击舰进行模拟攻击。这一幕本该是岛内“非对称作战”信仰体系下的技术宣言,却恰逢同一天早上,天上飞满了解放军的预警机、电子战机和无人侦察机,三面空域同时压顶。对于“魔鬼鱼”来说,这是再精准不过的注脚:战场不是靠CG布景决定的。

“奋进魔鬼鱼”的无人快艇

技术层面之外,更残酷的是这场快艇秀背后深藏的战术想象失真。演示的不是无人艇的未来,而是一种对现实作战逻辑的彻底逃避。

岛内对这种“小快艇突袭大舰”的思路,其实早在2018年就玩过一次。那时候,中科院提出的“剑龙计划”曾打算仿照美军“Sea Hunter”实验艇,开发出具备一定续航与突袭能力的半自动无人艇。说白了,就是造出一批“快、小、狠”的设备,卡在第一波登陆舰与岸滩之间。构想很新鲜,立项也拿到了钱,但在港口试验阶段就接连中断。原因之一:控制信号在未进入远海之前就被干扰失控,实际测试人员称其“打不中也躲不开”。

这些事,没有出现在岛内任何新闻中。因为无人艇失败不算新闻,CG艇成功才是。“奋进魔鬼鱼”换了个涂层,换了个名字,船身轻了些、颜色深了些,却仍然逃不出那套过时剧本:只讲攻击半径,不讲信息保障;只提打击能力,不谈对抗恢复力。甚至连芯片都还在用美系商规产品,在复杂电磁干扰环境下的表现如何?俄乌战场上已经验证过——乌克兰的Sea Baby水面无人艇在俄军部署高功率干扰后,数次撞上非目标物。这一点,在岛内演示视频里,没有字幕提及。

CG动画画面

《防务新闻》在2023年做过一份关于“非体系化无人平台实战表现”的回顾报告,其中一句话值得放进这篇稿子的中段:“如果没有空中情报和云网络支撑,无人艇就是比橡皮艇跑得快一点的玩具。”报告列举了多个战例,其中多数问题出在数据链被阻断、定位失效、任务目标模糊化,而不是硬件本身。

所以问题不在“魔鬼鱼”跑得快不快,而在它从出生就注定不能完成闭环:没有中继无人机为其导航、没有卫星预警提供态势感知、没有电子对抗系统为其清扫频段,它要怎么冲刺?更别提目标是解放军075——这类舰船出行不会孤零零地出现在登陆点前方,它背后是一整张信息作战图,层层感知、重重交错。

也就是说,“奋进魔鬼鱼”的设计前提根本是假的。除非075哪天自己跑错海域、单独游弋、恰好停船接客,还忘了打开雷达——不然,就算它再隐身,也不过是雷达图像上一道“光滑的轮廓”。

CG动画画面

如果速度能决定命运,那每艘快艇背后就不需要预算审批。现实是,这艘艇不是为了作战需求而造的,而是为了预算体系和舆论想象服务。不是战略资产,是表演资产。

值得玩味的是,这艘艇的初期立项并不在军方作战序列,而是通过2022年底的一个“快奇概念竞标项目”浮出水面。时间节点正好是俄乌战争爆发半年、无人艇袭击黑海舰队成为全球热点时。台军高层向美方通报希望“仿制开发一批水面突击工具”,最终牵头交由岛内造船企业推动。但这种“带热度立项”的思维,本质是技术跟风,而非战术规划。

就像这次的港口展示,本应是一次技术测试,却非得加上CG特效、媒体渲染和模拟攻击片段,结果连演示时间也避开了解放军大规模绕台窗口,生怕对比太强,舆情翻车。

CG动画画面

讲到底,这艘艇的问题不在于它太小,而在于它的使命太虚。它被设定为“奇兵”,却没有战场能容纳它的突入节奏;它被赋予“以小搏大”的剧情,却没有任何体系支撑其穿透敌方的侦测网。

有人可能会说,小艇也能造成心理干扰。但问题是,当敌人的指挥链不受干扰、感知系统分层重叠,任何非致命打击都不会改变战术部署。说得再直白一点:它或许能被发现、被攻击、甚至被击毁,但永远无法改变战场上任何一份作战计划的路线图。

就在“魔鬼鱼”游进港口的同一天,解放军的电子战飞机、无人侦察机和预警机正好从东南、西南、西侧同时现身,合计33架次。更具讽刺意味的是,岛内媒体客观报导了台军应对失能。他们甚至不知道该怎么回应,毕竟CG动画做的再好也只是动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