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童趣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儿童亲子

从“漂流小孩哥”到“安全教育课”:学校缺一节“生活教育课”

更新时间:2025-03-27 06:33  浏览量:8

从“漂流小孩哥”到“安全教育课”:学校缺乏的是一节“生活教育课”

近日,一个10岁小男孩在海上漂流一天一夜,从赤岭漂流到三亚,被海钓者救起,轰动全网。

这件事,无论如何都会惊动学校,也一定会组织学生上一节“安全教育课”。

其实,类似“马后炮”式的教育课在学校屡见不鲜。这样的课也并非没有价值,学校无论如何也不会完全掌握这样特殊的“不安全”现象,补上这一节课无可厚非。

我们需要思考的是,如今孩子们缺一节什么课?最要紧的、常态化的,能够融入学校生活的课就是“生活教育课”,能够基于地域、地区和生活实际,开展生活教育才是兼容并包的课,将有关安全教育、心理健康、体育活动、科技创新、生活常识、自然魅力、孝道文化等孩子日常能够接触到的,必须掌握的技能、文化纳入学校教育。

当然,从理论上讲,学校开设的国家、地方、校本等一切课程都属于生活教育课。但是,在日常学校教学工作中,知识教育、学术技能教育却占据了核心位置,很难与生活教育相关联。

这就需要教师真正将知识、技能、情感教育与孩子们的真实生活相联系,作有价值的教学。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促进课堂教学延伸到生活,也是提升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在真实情境中(而不是在创设的情境里)学习,在家务劳动、社区活动、自然观察,乃至在安全教育、情绪管理、团结互助、友爱教育、自我防范中提升能力,将学生身边的教育资源自然转化。

“漂流小孩哥”给学校和家庭,特别是自己上了一节安全自救课,更给全体学生上了一节“不安全体验课”。为了少出这类事件,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中应主动作为,将生活教育纳入到生活中,形成自然常态。

学校教育应该打破传统课堂的边界,鼓励学生在家庭、社会中掌握技巧、学习技能,在行动中掌握本领。包括基本的生活技能、自理能力、社会生存能力、现代必备的安全防护能力。

家庭更有责任培养孩子的生活能力,培养孩子们的责任感和自信心,有目标、有计划地开展系列教育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