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德智体美劳”必须全面发展?
更新时间:2024-10-06 18:19 浏览量:9
2005年7月1日前后媒体热报:东北某地一10岁男孩考上大本已成定局。央视援引一些“另类”(大概这些人求异思维较强吧?)专家的“凉水意见”:不见得是好事!认真看了央视的采访,综合并领悟这些专家的意见,笔者发挥如下:1、比如那小孩儿直冲着他父亲说:闭嘴!试问:其父热衷于整日对其“授业”,难道不知“传道”的重要吗?2、比如那小孩面对媒体的镜头(采访人)旁若无人,在床上打着滚儿,这像个大学生吗?“大学生”应该是一个“综合”的概念,一个伦理不通的小孩儿是有愧于这个称谓的。某虽不才,但笔者在7岁(小学二年级)时便已养成了来客奉茶敬烟之习惯,若读者信之,则可说余7岁时便这位本科生当然不是在“题”上,而是在“为人”上。因此,从可能性上说,一个不通伦理又智商不低的人对社会(即对人)的益处(奉献)会远远低于那些智商一般但心中有他人的人,而这样的人对社会的害处(负面作用)会远远超过那些虽也伦理不通但智商一般的人。
有感于此,我想起了许多老教育家的主张。比如,毛泽东力倡“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各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人民的人。毛泽东提“德智体”三要素,据说老教育家马寅初提“德智体美劳”五要素。“五要素”说是谁提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五要素”说更细化,更具当代性。
第一,三要素说也好,五要素说也好,其实质是重视人的全面发展。其中德育,是要培养人的意志品质,使受教育者成为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智育,是要提升人的知识水平,使受教育者成为一个有本领的人;体育,在“教育”这一总目的之下的“体育”,自然超越了“强身健体”,更与竞技争锦标毫不相干,它是全面塑造人的一个环节;“劳动”作为教育手段,追求和看重的不是劳动收益而是劳动体会;美育的核心则是提升人的情商,旨在使受教育者成为热爱他人、热爱生活的人。现代教育方针提倡受教育者在五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是从五要素之间相互效应上立论的。五个要素,以任意一个为核心,其它四个都是成就它的必要条件。比如体育,德智美劳四项教育对于搞好体育非常必要和重要。五个要素的综合作用才能塑造一个完整的现代人。第二,单从“用才”的角度说,受教育者在一方面有过人本领便可充分肯定;但从“人是目的”的角度看问题,我们的人才观就应超越人是工具的层面。中国也大,不断有奇才、特才出现,这是好事,也是需要冷静对待的事。因为从“人是目的”的立场立论,体首苗需面发展,甚至仅就知识结构而言,也是全面一不仅德智体而里山些好。 第三,本质上说,人是应该“知情意”三个要素均衡提升的。
老百姓有句土话叫“多大的人想多大的事儿”,此言不无道理。社会特别是教育科学家应下大力气关注智力超常少儿的均衡发展问 题,因为在信息时代,这样的少儿会越来越多,而这样的人融人现代社会有很大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