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童趣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儿童亲子

春季开学,注意防范这几种传染病!

更新时间:2025-02-24 23:23  浏览量:1

当前正值开学季

春季又是各种传染病的高发季节

校园人群密集

容易造成传染病的传播

要警惕手足口病诺如病毒急性胃肠炎猩红热

01、诺如病毒急性胃肠炎是什么?

诺如病毒是导致急性胃肠炎的常见病原体,人感染诺如病毒后一般12-48小时出现症状,最常见的症状是腹泻和呕吐,其次为恶心、腹痛、头痛、发热、畏寒和肌肉酸痛等。儿童以呕吐为主,成人以腹泻为主。春季开学季是诺如病毒感染的高发期,学校、托幼机构等高发场所容易发生聚集性疫情。

02、如何预防?

(1)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接触公共物品后及时洗手;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或肘部遮挡口鼻;避免用不洁净的手接触口、眼、鼻部位;不与他人共用餐具、水杯。

(2) 增强自我保护意识:避免接触有呕吐、腹泻症状的同学。不在校外购买无证摊贩的食品。

(3) 加强晨午检和健康报告:在校如出现呕吐、腹泻等症状,或发现同学有此类症状,立即向老师或校医报告,避免带病上课。

(4) 做好环境清洁和消毒:对教室、食堂、厕所等公共场所和公共设施进行定期清洁和消毒,尤其是门把手、桌面、水龙头等高频接触部位。使用含氯消毒剂(如84消毒液)进行消毒,注意配比和使用方法。注意呕吐物处理:使用专用消毒包或含氯消毒剂覆盖呕吐物,静置30分钟后清理,避免直接接触。

(5) 加强食品安全管理,确保饮水安全:确保食堂工作人员健康,严格执行食品加工规范,避免生熟交叉污染。提供熟食,避免供应生冷食品(如沙拉、凉菜),水果分装分发注意避免污染。定期检测饮用水及生活用水,确保水质安全。

(6) 家校合作、加强防控:学校通过家长会、微信群等渠道,向家长传达诺如病毒防控知识,争取家长配合。家长发现孩子感染后,及时通知学校,便于学校采取防控措施。对教职工进行诺如病毒防控培训,提高呕吐、腹泻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定期开展疫情防控演练,检验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准备充足的防护物资(如口罩、手套、消毒剂、呕吐物消毒包等)。

01、手足口病是什么?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于学龄前的儿童,主要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斑丘疹、疱疹,少数重症病例可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

02、如何预防?

(1) 饭前便后、外出回家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

(2) 儿童的衣被要及时清洗、曝晒或消毒;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

(3) 儿童使用的奶瓶、奶嘴、水杯及儿童使用的餐具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消毒;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

(4) 手足口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非常重要的是避免与患手足口病的儿童接触。

(5) 要注意观察孩子有没有发热。有发热时,要检查孩子的口腔、手心、脚心等部位有无皮疹。儿童出现发热、出疹等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

(6) 居家治疗的患儿避免与其他儿童接触,以减少交叉感染;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

(7) 适龄儿童可以选择注射EV71疫苗(此疫苗仅可以用于预防由EV71肠道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

01、猩红热是什么?

猩红热是一种由A组乙型溶血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任何年龄均可能罹患该病,以学龄及学龄前儿童最为常见。全年均可发生,以4-6月、11-12月多见。发热、咽峡炎、皮疹和和皮疹后脱屑等症状最为常见,草莓舌、杨梅舌、口周苍白圈等是特征表现。

02、如何预防?

猩红热目前尚无疫苗可预防,特异性治疗首选青霉素,及早、足量应用抗生素是本病治疗的关键。

(1) 开窗通风:空气质量良好时应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

(2) 卫生习惯:培养勤洗手、规范洗手的好习惯,平时不用手指直接接触口鼻。

(3) 避免接触:流行季节,应避免到人口密集、空气不佳的公共场所,外出要佩戴口罩。

(4) 健康生活:规律作息,均衡饮食,适当锻炼,充足睡眠。

(5) 治疗和隔离患者:如果出现发热、头痛、皮疹等疑似猩红热症状表现,应立即就医,早诊断,早治疗,家庭隔离或住院隔离至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