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童趣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儿童亲子

《哪吒2》香港评分出炉!口碑两极分化,0.5分评价原因一致太离谱

更新时间:2025-02-24 23:14  浏览量:1

2月22日,《哪吒2》正式登陆香港,这部在内地和北美市场狂揽133亿票房的国产动画巨制,终于与香港观众见面。然而,与票房火爆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影片在香港的口碑却呈现出极端的两极分化:有人盛赞其为“国漫巅峰”,也有人毫不留情地打出0.5分的差评,甚至直言“看了会做噩梦”。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这部备受期待的影片在香港遭遇如此争议?是文化差异,还是影片本身的问题?让我们一探究竟。

《哪吒2》在香港上映首日便创下了484万港元的预售纪录,成为内地电影在港首日票房的新高。排片量超过800场次,IMAX场次更是一票难求。许多香港观众表示,早在内地上映时就已看过一遍,如今特意再来支持,甚至有人计划二刷、三刷。周星驰等香港电影界大咖也纷纷为影片站台,称其“代表了国产动画的最高水准”。可以说,《哪吒2》在香港的票房表现,无疑是国产动画在全球市场的一次重要突破。

然而票房的火爆并未掩盖口碑的争议。上映仅一天,香港评分便迅速出炉,7.7分的成绩虽不算低,但极端分化的评价却让人大跌眼镜:既有大量10分好评,也有不少1星和0.5分的差评。这种两极分化的现象,不仅反映了观众对影片的复杂情绪,也揭示了国产动画在跨文化传播中的深层挑战。

在众多好评中,最受赞誉的无疑是《哪吒2》的特效与画面细节。有观众激动地表示:“看完激光版,感觉此生无憾!”影片中每一帧的精美画面、流畅的动作设计,以及东方美学的创新呈现,都让观众大呼过瘾。尤其是“十二金仙”的黑化场景和“升仙考核”的宏大场面,被赞为“堪比迪士尼和日本动画的顶级水准”。

影片对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诠释也获得了不少观众的认可。太乙真人的“川普”方言、哪吒的“我命由我不由天”等元素,在内地观众中引发了强烈共鸣。尽管这些设计在香港观众中引发了一些争议,但仍有许多人认为,影片在文化表达上的创新值得肯定。

与好评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不少观众对《哪吒2》的剧情和角色设计提出了尖锐批评。一些观众打出0.5分的极端低分,直言“剧情混乱,毫无逻辑”。影片中多条故事线并行,包括龙王复仇、升仙考核、截教阐教博弈等,但叙事节奏却显得仓促,许多关键情节缺乏铺垫,导致观众难以理解角色的动机和行为。

影片中的一些低俗桥段也引发了争议。例如,踩裙子、喝尿等情节被批“毫无意义”,长达10分钟的冰水打戏也被质疑“炫技过度”。这些设计不仅让部分观众感到不适,也削弱了影片的整体质感。

更令人关注的是,影片中的女性角色设计引发了广泛批评。殷夫人被炼化成丹、天庭女弟子多为辅助角色、敖闰被塑造成自私反派等设定,被认为是对女性角色的刻板化和工具化。这种设计在当今强调性别平等的语境下,显得尤为不合时宜。

除了剧情和角色的争议,文化差异也是导致口碑两极分化的重要原因。太乙真人的“川普”方言在内地观众中广受欢迎,但在香港观众中却引发了不适。有观众表示:“听不懂这种方言,感觉很不接地气。”此外,影片的类型定位也引发了一些误解。部分观众认为《哪吒2》更像“儿童电影”或“中国玄幻小说改编的闯关打怪片”,与预期中的“深刻国漫”相去甚远。

这种文化差异不仅体现在语言和类型认知上,也反映在审美习惯上。有日本观众批评哪吒的形象“丑陋且凶猛”,认为其设计过于暴力粗俗;而香港观众则对影片的画工提出了质疑,甚至有人认为“画工很差”。这些评价虽然略显极端,但也反映了不同文化背景下观众对国产动画的期待与现实的落差。

尽管《哪吒2》在香港的口碑两极分化,但其票房成功与话题热度仍不可忽视。作为国产动画的里程碑之作,影片在特效技术、文化表达等方面的突破有目共睹。然而,争议也提醒我们,国产动画在跨文化传播中仍面临诸多挑战。如何在保持文化特色的同时,兼顾全球观众的审美需求,是未来国产动画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