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童趣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儿童亲子

“站在文脉上学文字”,首都图书馆成长课堂举办《一诗一字》分享课

更新时间:2025-02-24 23:33  浏览量:1

2月23日,首都图书馆成长课堂举办“站在文脉上学文字——《一诗一字》分享课”,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研究员、部编版语文教材编委吴欣歆教授受邀开讲。活动以“站在文脉上学文字”为主题,吸引孩子们积极参与,通过唐诗与趣味游戏的结合,为儿童识字教育提供了全新视角,也为家庭教育注入科学方法。

分享课现场。

活动现场以唐代诗人白居易《问刘十九》、司空曙《云阳馆与韩绅宿别》等经典唐诗为例,展示了如何通过诗词意境引导儿童感知汉字之美。通过反复聆听《问刘十九》这首诗,孩子们逐渐理解了诗中关于友情、邀请和温酒的意境,直观感受到“绿蚁新醅酒”和“红泥小火炉”的含义,并对古代汉字“小”的书写方式有了初步了解,增强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理解。“真正的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种。” 吴欣歆说,当孩子们为找到“小”字欢呼雀跃时,他们经历的不仅是字形辨识,更是对语言逻辑与社会协作能力的隐性训练。

小读者和家长踊跃参与。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吴欣歆特别提及,现在的汉字教育必须将“语言经验积累”与“思维、审美、文化”四位一体。比如,一个孩子学习“小”字时,不应只停留在笔画记忆层面,而要通过《唐诗三百首》中“红泥小火炉”的诗句,感受“小”在诗歌中的韵律美,再联系生活中“小草”“小伙伴”等具体事物、场景,建立多维度的认知网络。这种浸润式的学习,才能让孩子真正理解汉字背后的文化逻辑。

吴欣歆。

在吴欣歆看来,当前市面上的识字卡、读物等产品普遍存在局限。她认为,许多产品的问题根源在于割裂了汉字与真实世界的联系。比如,一张印着“火炉”二字的卡片,可能配有卡通火焰图案,但孩子无法联想到家中真实的炉灶。这种孤立化的学习方式,容易让孩子陷入“图像记忆陷阱”——他们记住的是插画,而非汉字本身的结构与含义。此外,部分家长过度追求识字速度,用机械重复的刷字软件训练孩子,短期内看似见效,实则剥夺了语言学习的趣味性。当孩子进入高年级,面对需要深度理解的文本时,这种功利化的学习反而会成为障碍。

在吴欣歆看来,汉字学习需要尊重儿童的认知规律。学前阶段应侧重“整体感知”——比如带孩子观察春联上的“福”字,感受红色纸张与吉祥寓意的关联,而非机械背诵笔画顺序。她坦言,家庭的关键作用在于创造“无压力语言场域”,可以通过共读时“你觉得诗中的‘小’字让你想到什么”这样的提问,引导孩子主动思考。当孩子感受到语言交流的乐趣,学习动力自然会迸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