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宝妈抵制《哪吒2》! 怒批导演 ? 网友:看她专业就懂了!
更新时间:2025-02-20 18:21 浏览量:1
这篇文章的主角是一位北大宝妈,她对《哪吒2》的导演饺子产生了强烈的不满,甚至公开呼吁抵制这部电影。她的理由让不少人瞠目结舌,直言导演饺子“啃老”三年,靠着母亲的退休金才得以自学动画,才有了今天的成功。她认为这种行为“会带坏孩子”,认为导演是个不正当的反面教材。
看了这个“北大宝妈”发言后,不少人感到疑惑,难道《哪吒2》真的有问题,竟然让一位北大毕业的家长都这么愤怒?可是,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她的背景一出,网友的反应有些微妙。
一方面,北大在许多人眼里代表着高学术标准和权威,另一方面,她却凭着导演的个人背景来对电影发难,这让人很难理解。大家不禁要问:电影的质量到底有多少关乎导演的生活经历?
有一点倒是可以肯定:电影背后不单单是一个导演的功劳。动画团队、画师、配音演员、音乐制作,每一部分都包含了许多人多年的心血。说这部电影仅凭导演的个人经历就应当被抛弃,显得有些过于绝对。实际上,电影的好坏,是由多方面因素共同决定的,而不仅仅是一个人的过往。
很多家长带着孩子去看电影,首先是想让孩子体验一部娱乐作品,电影本身的娱乐性才是重点。谁不希望孩子能在电影中笑出声来,看到一部色彩丰富、情节激烈的动画片呢?
要求电影兼具教育意义未尝不可,但若因此去剖析每一部电影、为不符合自己“教育标准”的作品划上“拒绝”的标签,恐怕会让整个文化产业都朝着死板的方向发展。
电影本身不可能取代学校的教育,也不该承担过多的道德责任。尤其是动画电影,它本身的使命就应当是娱乐、享受、放松。
而作为家长,除了对电影的适宜性有一定要求外,难道还应当代替孩子去感知这个世界、选择每一个适合的娱乐项目吗?
在电影院里,尽管有一部分孩子被影片的音效吓得哭泣,但更多的孩子却都因为电影中的幽默与激情而笑了。很多时候,电影的意义就在于它能让观众产生情感共鸣,这就是它的价值。
那么,回到“北大宝妈”的话题,为什么她会如此激动地抵制这部电影?是否因为她觉得电影中的某些内容让她感到不适,还是她的情感纯粹基于对导演个人背景的反感?
她的观点是否只是一种情绪化的反应,还是有着某种深层次的文化批判?不过,不管怎样,电影的评价应该更为全面、更为客观,不能只根据一两个因素就断定它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