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除血管“短路”后,女孩不头痛了
更新时间:2025-02-07 14:28 浏览量:24
转自:健康报
10岁女孩琳琳(化名)3年来一直被头痛困扰。近段时间,她又因突发咯血入院。原来,她多年头痛和此次咯血的原因竟都与“肺病”有关——肺上本不相通的动静脉血管出现了“短路”。琳琳在湖北省武汉儿童医院接受微创介入手术后,不仅成功止住了咯血,头痛症状也立即消失了。
3年来,不论是上课、吃饭还是玩耍时,琳琳经常会毫无征兆地出现头痛症状。父母带她多次去医院检查,可就是找不出病因。近期,琳琳有点感冒咳嗽,写作业时突然咳出好几口鲜血,吓得父母赶紧带她到医院就诊。医生经检查怀疑女孩患肺血管畸形。于是,父母带着琳琳来到武汉儿童医院介入放射科/血管瘤科就诊。医生发现,女孩肺部的血管畸形是肺动静脉瘘,而这正是女孩发生咯血和长期头痛的原因。
介入放射科/血管瘤科刘新献副主任医师解释,肺动静脉瘘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肺血管畸形。正常的肺动静脉之间是由毛细血管床相连,它们之间并不直接相通。但如果出现了“短路”,肺静脉通过异常的血管和肺动脉相通,结果,未经氧合的血液直接进入体循环,造成全身供氧不足,可能引起头痛;异常的血管结构在压力变化或其他因素的影响下容易破裂,也会导致咯血。
为了解决隐藏在女孩身体里多年的“隐患”,医生为她制定了翔实的手术方案。然而,术中情况比医生预想的还要复杂:左肺动脉血管造影后,可清晰地看到,左肺下叶有一团增粗、迂曲的畸形血管,它起自左肺动脉远端,引流到左下肺静脉后,直接回流到左心房。
“病灶位置很‘刁钻’,距离主动脉弓仅3毫米,肺动静脉瘘瘘口直径有5毫米,这么大的瘘口并不多见。”刘新献表示,因瘘口大、动静脉瘘流速快,手术中要克服的最大难关是避免弹簧圈释放后“逃逸”,通过瘘口进入体循环内造成异位栓塞。
查明情况后,刘新献带领团队为女孩进行肺动静脉瘘微创介入栓塞术。术中,他将纤细的导管缓缓插入扭曲增粗的病变血管中,在血管里“穿针引线”,先后用两个弹簧圈将瘘口堵住,顺利完成手术。
术后,女孩的氧饱和度也恢复到正常值。女孩的妈妈说,手术一做完,孩子就没再喊头痛了,人也有精神了。
刘新献介绍,肺动静脉畸形治疗包括用介入栓塞治疗,外科手术切除病变的肺叶或肺段等。对女孩而言,介入治疗肺动静脉畸形是最优治疗方案,除创伤小、并发症少、疗效确切外,更重要的是在解除症状的同时可以最大限度地保留具有功能的脏器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