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爱吾家”家长课堂(三十五)——培养孩子的自律能力
更新时间:2025-01-23 08:52 浏览量:17
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起点,关乎孩子成长、家庭幸福和民族未来。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重要论述,加强家庭文明建设,弘扬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章丘区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立足家庭教育指导中心阵地作用,聚焦妇女和家庭需求,常态化推出“家长课堂”线上家庭教育系列课程,普及家庭教育知识,帮助和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创造良好家庭环境。
常言道:“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这正道出了人性中“缺乏合作精神”的一面。我们也见过、听过这样的事:几个胸怀大志的哥们或亲弟兄凑在一块干点事,到头来走的走,散的散,不但违背了共创事业的初衷,连最初的那点情谊也难得留存。平心而论没有人愿意陷入“谁都不落好”的境地。问题出在许多人不具备良好的合作素质,缺少“荣辱与共"的集体观。“先捞到手里才是真"的观念使他们只重眼前不管长远,“深怕自己吃亏”的思想使他们干活时认为自己干多了,谈利益时却怕自己得少了。
培养孩子的合作能力,给父母的建议是:为孩子营造“休戚相关”的家庭氛围。
一家人本就是息息相关的,每一个成员的喜怒哀乐都牵动着全家人的心。父母之间应相互体恤,乐于奉献。若孩子耳朵里听到的总是“谁干多了,谁干少了”之类的相互埋怨,孩子只能体会到付出的痛苦,无形中他会形成“要索取不要付出”的观念。通过让孩子参与一些事,使其与家庭融为一体,让他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等都可以培养孩子的合作意识。
在所有的教育程序里,最终的目的是人性化的让孩子们对合作精神产生心理、意识和习惯上的准备,并在实际生活的大合作里得到应用和体现。所以我们还要为他们创造一个集体合作的气氛。比如游戏的性质很多,我们就可以提取一些合作性强的游戏来锻炼他们的集体主义合作精神。游戏可以分组进行,组与组之间形成适当的差异竞争,以促进小组内部的合作。
还有一些社会性活动,比如爬山,当然这山要是安全的。要合理地组织,分工明确,给他们适当的负重和任务, 进行多种野外生活的技能锻炼,如攀爬互助,建设行军标志、目标搜寻等等。要进行多重角色配备并在游戏熟练之后进行角色互换,让他们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和体会感觉。为他们创造一个集体艺术空间以陶冶孩子们的情操,比如集体性舞蹈、合唱等活动,为孩子们创造艺术的乐趣以刺激他们对集体生活的兴趣,合理的竞争以刺激他们对行业的上进心。但是不要轻易对某一个人进行强化表扬以滋生某些孩子的虚荣心理,这样容易让其他孩子的上进心受到压抑并逐渐产生群体分化。一定要让每个小朋友都感觉到每个人都受到了同样的关爱,要注意观察每个人的个性特征,施以适宜的诱导方式,去产生同样的教育效果,决不要因为某些孩子是自己的亲戚亲属,而让他们受到特殊的待遇,那样不是真爱,而是伤害。
树立平等观念和训练孩子合作思维的方法,对于培养孩子的合作精神也很重要。家长应教育孩子在平等的原则上为人处世,要告诉孩子,在人格上,人与人永远是平等的。只有这样,人们才会和睦共处,合作做事。而在合作做事的过程中,要使孩子所想的,不仅仅是自己需要什么,而是整个活动、整个家庭需要什么,经常进行这样的合作思维训练,对孩子很有好处。
孩子们从小在家庭里学到的知识、培养的精神,都会渗透到他们的性格中去,而在长大后带入社会。一个懂得合作精神的孩子,会很快适应工作环境,并发挥积极作用。而不懂得合作的孩子在生活中会遇到很多麻烦,产生更多困难,往往无所适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