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童趣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儿童亲子

反内卷宣言、作业熔断、寒假延长:鸡娃时代真要落幕了吗?

更新时间:2025-01-19 12:06  浏览量:15

本文授权转自:蓝橡树(ID:blue_oak),作者:立正妈妈,蓝橡树专栏作者。国家人社部高级儿童情商管理指导顾问,中国图书馆学会 儿童阅读推广人。

教育内卷之风愈演愈烈,已经到了不得不纠偏的地步。当各地“双减”举措频繁出台时,更多的家长在观望中,既有期待,又有担忧。

毕竟退卷需要勇气,更需要底气。名校掌门人的带头“退卷”,又是否能让人看到希望的曙光呢?

“从我做起,不卷了!”

深圳外国语学校党委书记何石明最近的一番发言,可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了鸡娃圈的热议。

毕竟发言的是深圳外国语中学,占据深圳“四大”名号多年,升学率一直遥遥领先,被家长们奉为牛娃集中营。每年多少孩子削尖脑袋,考取各类杯赛、等级证书,只为了拿到敲门砖,看看能不能迈进这所神圣的学霸殿堂。

所以深外掌门人带头说“不卷了”,让人惊讶之余,都想问:鸡娃的时代,真的要过去了吗?

“退卷”是否现实?

各家意见不一

何石明书记在《回归教育本源,做绿色的教育》一文中,提出了推行“不卷”的四大措施——

(1)明年起,学校大门外不再宣传清华、北大等名校录取学生名单。

(2)深外将减少考试次数,鼓励不同特点的学生“最好做自己”。

(3)义务教育阶段不给学生学科成绩排名,各校部不张贴学科分数排名。

(4)深外鼓励学生突出特长,多元发展,不内卷,也不外卷。

最后,何书记还强调了“以人为本”——重在将让一线教师和学生成为学校的真正主人,减轻老师和学生不必要的负担,关心大家的粮食和蔬菜,增强师生的安全感和幸福感。减少对学校领导的宣传,保持学校的纯净,避免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

这个看似无关内卷的细节,倒是实实在在地暖了广大家长和老师的心。

不过,深外掌门人“改革宣言”一出,还是有人欢喜有人愁。

(1)支持:鼓掌称赞,盼全国推广

普娃喜得被共情,希望走在全国前列的深圳,能够把“退卷”这股清流慢慢导向全国,拯救万千水深火热中的学子。

(2)反对:现状如此,难以扭转

牛娃忧心忡忡,毕竟只要高考还在,成绩就是绕不过的评价标准,要打破这个模式难于登天。大家都在卷,不卷哪来的出路?

(3)观望:且行且看,暂难定论

更多的家长是持怀疑态度,这是喊口号说空话,还是实实在在会落到实处,只能秋后再看分晓。

毕竟在鸡娃风气盛行和儿童心理问题频发的当下,更多中游的家长都属于“仰卧起坐”派,想要上进又不想卷坏了娃,总在“奋起”和“躺平”中患得患失。

不卷≠不要成绩,

但“要”之有道

对此,何书记在接受《羊城晚报》专访表示:不卷≠不要成绩,而是摒弃掉的过早内耗,急功近利地“抢跑”。

要想保住成绩,又不过度内卷,关键在于提高效率。

传统的“卷”实际上是一种低效竞争,通过大量重复性工作,加量、加作业、加学习时间,压制孩子,牺牲孩子的健康、师生的正常工作和休息时间,是一种短视的教育行为。

“当下学生负担重,熬夜写作业到深夜,过度透支身体健康,是这所学校和老师的‘教育无能’,代表学校没有更好的、高效的教育方法!

“当下家长和学校,都要有改变学生必须‘苦读’的心态,让孩子在健康和舒适的环境中学习,因为孩子是用身体去思考和学习的。剥夺孩子的睡眠、休闲娱乐和运动,即使看似花了很多金钱和精力,实际上是在伤害孩子,扼杀他们的创造力和未来。”

“学校不应被外界评价所裹挟。教育不是看一个学校或一个地区考多少个清华北大,而是看整体的管理、格局以及孩子的成就感、提升度和成长度。”

何书记的一番发言,确实说到了家长们的心坎里去了。

提前抢跑、拼命赶跑、疯狂乱跑、棍棒逼跑,以及疲劳战、消耗战、题海战、考练战,为了挤进金字塔顶端,引发的教育乱象丛生,对孩子带来的残害,早已引起众人诟病。

无论是学生、家长、老师其实都苦内卷久已,只是身处这个应试体制下,大家焦虑成风,谁都不敢轻言“退卷”,毕竟退卷需要勇气,更需要底气。

现在的校园,幼儿园小学化,小学初中化,

初中高中化,高中炼狱化,学生猪羊化,

老师牛马化,整体压抑化,全民焦灼化。

网上流传甚远的段子,无不揭示了大家对畸形教育现状下的不满和谴责。

可是即便深感“不该如此”,但深陷泥潭的大伙依旧敢怒不敢言,甚至只能上赶着给培训机构交钱,用血汗为这座吸血的教育大厦添砖加瓦。

只因剧场效应下,谁又愿意坐下来,放弃看表演的机会呢?

即便,明知人人都站起来,最后的结局,可能依旧是只有前排的人才看得见。

但如果不站,可能就连机会都没有了。

所以,只能边痛骂谴责,边拼命踮起脚尖去托举。

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校长唐江澎在访谈中提到,去某省重点中学停课,一节课上有4个孩子一直站着,最初以为他们是犯错被罚站,结果课后交流才知道,学生害怕自己坐下去就睡着了。

这位两会期间最火的“网红校长”痛彻心扉地呼吁——

“分数并不是教育的全部内容,更不是教育的根本目标。现在的学生太苦了,学习陷入了恶性循环。时间越长效率越低,效率越低成绩越差,成绩越差补习时间越长,越补越苦。”

“学生没有分数,就过不了今天的高考,但如果只有分数,恐怕也赢不了未来的大考。如果我们的教育只关注升学率,国家会没有核心竞争力。”

绿色教育的破冰行动,

是燎原的星光

实际上,深外的何书记不是第一个站出来喊“退卷”的领导。这些年,许多高瞻远瞩的领导都曾尝试过做出“破冰”式的改革,希望能扭转当下的内卷局面,还教育一片绿洲。

去年,河南省教育厅厅长毛杰就曾在中秋国庆大假前一声吼,宣布“全河南省学生统统放八天假”,打响了向教育内卷宣战的第一枪!

随后“不允许高三晚自习9点半不下课,禁止周六周日补课”等举措纷纷出台,打出了消解教育内卷的组合拳。

同样在做教育减法的,还有贵州赤水教育局局长何勇。在他的带领下,赤水教育已全面启动“退卷”,也就是——退出拼分,退出单一的竞技,恶性的竞争,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估机制,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进行全面评估。

“考核学校,评价校长与老师,不是看他有多卷,分数考得有多高,而是看他是否着眼于对教育规律的遵循,对人生命的尊重,是否让每个学生得以个性化成长,是否能够保证每个孩子有正常吃饭、充足睡眠、交际放松的闲暇。”

何局长所主张的这一切能否切实落地,仍有待现实考验。但有教育局的领导愿意“以身入局”,勇敢肩负起剧场管理员职责,及时叫停那些争着站着看戏的“违规者”,维持剧院安静有序的环境,实属难得。让我们看到了点点希望的微光在闪烁。

同样,敢于成为吃螃蟹第一人的,还有北京十一学校联盟总校校长的李希贵。在鸡娃最如火如荼的京都,能够提出“不追求100%升学率、不追求满分卷、不刻意培养状元、不争创先进”的教育理念,确实是异类般的存在。

实际上,北京十一学校并非躺平型的公办学校,相反,他们重本率已经达到99%点几,努努力,就能达到100%,享誉全国。但为了“到底要不要100%的升学率”,他们特地开了半天的教务会,最后一致决定“永远也不要100%的升学率”——“因为如果硬要追求100%升学率,我们一定会走歪门邪道,做出一些突破教育底线的事。”

在“为学校还是为学生”这道选择题里,他们义无反顾选择了后者。

“我们不能追求满分卷,成本太高,学生为这一分两分付出的代价太大。”

李希贵校长提到,他曾去一所学校参观,对方校长得意地带着他参观了学校三十多处雪白洁净的墙面,自炫道——“别的学校墙面上会有脚印,可我们一个都没有!”

李希贵听完,不觉赞赏,只感到难过。

因为,他喜欢的,偏偏是有脚印的墙面!或许调皮,但那是天性。

“把学校办得像学校,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

如今的学校,把太多精力和时间放在驯服孩子成为“优秀的绵羊”,让他们听话、盲从、遵守规则,反而让孩子丧失了面对大自然优胜劣汰所需要的“狼性”,出了社会,很容易被现实拷打。

“老师与学生不是分数的奴隶,而是昂扬的生命主体。学校不是培训分数的基地,而是育人的组织,培养孩子健康的体格、健全的人格、高尚的品格。”这也是深外何书记改革的初心。

应试教育的弊端根深蒂固,错综复杂,要改变难于登天。但所幸的是,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重新审视教育,出手扭正这股“内卷”过度的不正之风——

江苏省中小学寒假延长冲上热搜,放假天数创下若干年来之最;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教育局开始推行“作业熔断机制”;

深圳多区学校调整作息:取消早读,延迟到校……

或许星星之火,微不足道,但正如鲁迅先生所说——

“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

那么,即便星火微弱,亦可燎原。

相信只要有勇士敢于发声,千疮百孔的现状就有变革的希望。

还孩子一个健康快乐的童年,还学校一份教书育人的净土,在未来不是梦。

-每日教育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