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茨海默:“你没办法相信她是个80多岁的老人,更像一个顽皮捣蛋的小孩”
更新时间:2024-12-20 22:19 浏览量:24
我国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数量呈上升趋势,形势严峻。
据《柳叶刀》的调查分析,1990年我国痴呆症患者为368万,到2010年已达919万,每10年患者人数就大幅增加,其中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数量也在不断攀升,这一现状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众多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中,冯平的母亲便是其中之一。起初,她的症状并不显著,但病情却在悄然恶化。
她的记忆逐渐模糊,行为也变得怪异。时而沉浸在年轻时的回忆中,把自己当作年轻的新娘;时而又错认为自己是两个孩子的母亲。
两年前,她甚至记不起女儿冯平,只把她当作熟悉的陌生人。她常常神情麻木,对周围的美好事物毫无感知,哪怕院子里的杜鹃花开得绚烂夺目,她也视若无睹。
她的烦躁与愤怒充斥着整个家庭,不停地走动,仿佛有着无尽的能量。
一次偶然的机会,一只在房间角落结网的蜘蛛,让冯平察觉到母亲的认知能力可能出现了问题。然而,带母亲就医的过程却充满坎坷。
2015年,冯平带母亲前往西南地区一家知名三甲医院。医生冷漠地向母亲提出一连串问题,母亲茫然无措,无法回答。
医生却轻蔑地给出“老年痴呆”的诊断,并让他们回家打麻将,只给了一些保健品。这让冯平对痴呆症产生了无药可治的印象。
回家后,母亲的状况愈发糟糕,竟举着刀从厨房冲进客厅,痛苦地喊叫着不知该做什么。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后,时隔两年,冯平带母亲换了一家医院,最终母亲被诊断为中度阿尔茨海默病。
韦明的父亲在确诊前,其异常症状未得到足够重视。他长期所处的环境让家人忽视了他的变化。尽管母亲早有察觉,但并未意识到这是疾病的表现。直至有一天,父亲将韦明错认成秘书,家人才惊觉情况不妙
李芳芳的父亲则是以怀疑妻子出轨并要求做亲子鉴定的方式,表现出阿尔茨海默病的症状。尽管家人努力缓解父母间的矛盾,但父亲的异常行为让他们意识到问题的复杂性。最终,父亲被确诊为阿尔茨海默病患者
阿尔茨海默病目前尚无有效治愈方法,但及时给予恰当的药物治疗,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缓大脑衰退的速度,稳定病情。若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中度患者的病情可能会迅速恶化,出现记忆力下降、行动能力衰退甚至大小便失禁等严重情况。照顾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是一项极为艰巨的任务,照顾者们面临着重重困难。徐晓丽的父亲患有阿尔茨海默病,他对陌生人极度排斥,时常大吵大闹,导致保姆很快辞职。
无奈之下,徐晓丽每天下班后都要从城市的一端赶到另一端照顾父亲。而她的母亲文化程度不高,难以完全按照医生建议的饮食和运动计划照顾父亲,这让徐晓丽颇为无奈。
还有一位家属提到,父亲患病后,每晚多次从床上爬起往外冲,母亲腿脚不便,难以阻拦。为防止父亲走失,母亲只能时刻盯着,身体也快承受不住了。
这些照顾者们不仅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心理上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杨伟祥的老伴华彩霞也是阿尔茨海默病患者。随着病情加重,杨伟祥的时间全部被老伴占据。
2014年,他开始写日记,记录老伴的饮食作息、突发情况以及自己的一些琐事,这让他的内心逐渐平静。2017年起,妻子变得焦躁不安,杨伟祥每天带她去河边公园散步三次。
他的两个女儿希望将母亲送去养老院,但杨伟祥看过几家后都不满意。有的费用过高,有的环境欠佳,他不舍得卖房,也不愿让妻子待在不满意的地方。
他表示,妻子与他相伴43年,他不舍得此时将她送去养老院,照顾她是自己的生活目标,虽有烦恼,但他愿意克服,因为心中有爱。
科学照料对于延缓阿尔茨海默病的发展至关重要。医生在看诊时,会花费大量时间给家属讲解照看技巧,而开药的时间相对较短。
比如,对于在家中看到镜子就会大喊大叫的老人,医生建议用布将镜子蒙上;对于无法刷牙而使用漱口水但会咽下去的老人,医生建议换成淡盐水。这些看似简单的方法,实则需要照顾者付出极大的耐心和精力。
科学照料对延缓病情能起到70%~80%的作用,通过科学的照料,患者的病情能够得到更好的控制,生活质量也能有所提高。面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数量不断增加的现状,我国已经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包括加强对痴呆症的研究,提升医生的诊疗水平,组织患者家属联谊会,让家属们相互交流护理技巧,以获得支持和安慰。同时,社会各界也应更加关注阿尔茨海默病,为患者和家属提供更多的帮助与支持。
阿尔茨海默病是一个全球性的难题,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相信在大家的携手努力下,一定能为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和家属带来更多的希望与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