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童趣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儿童亲子

2010年,北京一10岁“小神医”坐诊号脉,诊室人山人海,如今怎样

更新时间:2024-11-18 14:43  浏览量:77

2010年,北京一家中医诊所出现了一位年仅十岁的“小神医”,尽管年纪尚小,但排队的患者却是人山人海。

有的患者慕名而来,想要见识一下这位“在世华佗”,也有些人是听说了但不相信,前去凑热闹。

那么,这位“小神医”究竟是天赋异禀还是媒体炒作?如今的他又怎样了?

刘尚谨出身平凡,从小就身体不好,称得上是诊所、医院的“VIP”,发烧、感冒更是常有的事,小孩子本来都是朝气蓬勃的,但刘尚谨每天却无精打采,双目无神,这可让他的父母操碎了心。

父母带着他去求医,一次次的检查却始终发现不了问题,医生们只能无奈地耸耸肩,开药,但这些药只能暂时缓解症状,没过多久,病魔又会卷土重来。

看着儿子日渐消瘦,刘尚谨的父母心如刀绞,但却没有一点办法,刘尚谨的母亲经常晚上睡不着,默默地看着儿子,独自垂泪。

这时候,有人建议他们试试中医,虽然他们并不抱太大的希望,事已至此,只能死马当活马医,可谁知,这次治病却培养了一位小中医。

他们找到了“中医大师”杨志勋,杨教授沉默地为刘尚谨诊脉,并没有说什么,然后开了一方看似平平无奇的药方,刘尚谨的父母虽然不太相信,但还是照着药方给孩子熬药。

没想到,这一喝竟然真的有了效果,没过多久,刘尚谨就痊愈了,恢复了往日的神采,一家人都高兴坏了,感叹杨教授的医术高明和中医的神奇。

刘尚谨对中医很感兴趣,他想弄明白,为什么中医通过简单的“把脉”就能知道得了什么病,这让他感到神奇、疑惑,父母看到儿子对中医如此热爱,也非常支持他去学习。

刘尚谨六岁那年,父母把他送进了杨教授的“清新国医班”学习,那么小的孩子却要学习中医,很多人都不能理解,但杨教授却对他刮目相看。

幸遇良师启蒙

杨志勋教授出身中医世家,是北京世纪杨氏新药馆疗法研究所所长,也是北京清新国医启蒙促进中心的主任。

他一辈子都在和中医打交道,知道中医传承的重要性,看到现在学中医的人越来越少,老一辈的中医学家后继无人,决定开办一个儿童国医启蒙班,想为培养一些“中医种子”,把中医发扬光大。

刘尚谨就这样走进了杨教授的课堂,成为了他的弟子,杨志勋很快就发现了刘尚谨的与众不同,杨教授认定他是个可造之材,便将他收为关门弟子,倾囊相授。

为了让学生们更容易理解,杨教授发明了“童趣教学法”,他制作了卡片游戏,教学生学习“五行理论”,将金、木、水、火、土做成不同颜色的卡片,孩子们通过游戏,了解五行之间的相生相克。

在讲解脉象时,杨教授会摆放木棍,模拟脉象,让孩子们体会不同脉象的区别,比如,将木棍轻轻放在桌面上,代表浮脉,将木棍用力压在桌面上,代表沉脉。

杨志勋教授还会弹奏吉他弦比喻脉象松弛,让孩子们感受弦脉的规律,在这种生动的教学模式下,刘尚谨简直如鱼得水,学得更加扎实,他还经常自己制作卡片,模拟脉象,巩固所学知识。

为了学好弦脉,刘尚谨下足了功夫,每次到外婆家,他都会把外婆家的那把吉他拿出来练习,他不停拨弄吉他弦,用心去感受每一次的震动,只为领悟弦脉的规律。

当时亲戚们觉得这只是因为刘尚谨一时好奇罢了,但对于刘尚谨而言,这是他了解中医奥秘的重要方法,不知不觉中,外婆家的那把吉他终于被他摸断了弦。

无奈之下,刘尚谨空闲了,他就在白纸上画各种各样的脉象图,抽象无形的脉象在他的手中有了可见的模样,不同的波浪线代表不同的脉象,而每一个黑点则代表不同的脉象位置。

凭借执着与努力,刘尚谨很快就摸清了门路,他可以能准确地分辨出各种脉象的特点,就凭这样的好学劲儿,刘尚谨脑袋里的东西很快就付诸到了实践上。

一次上课过程中,刘尚谨闲来无事,就自己给自己把脉,虽然是第一次,但他还是很快就判断出自己是滑脉,杨志勋得知情况后,赶紧把手放到刘尚谨脉搏上,发现果然是滑脉。

那一刻,杨志勋眼睛都瞪大了,自己竟然教出了一个“小神医”,要知道,对于很多专业的中医学生来说,脉诊都是令人很头疼,“脉理精微,非言可尽,心中了了,指下难明”。

这时候,刘尚谨学习中医,不过只有半年!

年少出诊不畏难

也是从这时候开始,杨志勋开始提前培养刘尚谨,并在他10岁的时候就带着他出诊。

当然,刚开始诊脉的时候,刘尚谨还是很慌的,他把手搭在病人的脉搏上,刘尚谨只能感受到砰砰的跳动,但是让他判断病症,这实在是太难了。

面对患者,他经常没有办法直接回答上来,年龄太小,又没什么经验,因此刚开始出诊很艰难。

他才10岁,话都说不清楚,又面对那么多成年人,刘尚谨每次诊脉的时候都有些慌张、害怕,他曾在采访中提到:一怕患者说他诊断错误,二怕患者不说话,因为一旦对方沉默,就代表在考他。

但刘尚谨他知道:万事开头难,只有迎难而上,才能真正打败困难,于是,他每一次出诊时都很珍惜,总是能够学到很多东西,随着时间的流逝,他逐渐摸索出了窍门,诊脉的准确率也越来越高。

他不仅医术高超,还非常为患者考虑,对于家境不好的患者,他会尽量给他们开一些价格实惠、疗效也不错的药,对于病情复杂的患者,他会耐心地解释病情,安抚患者的情绪。

慢慢地,刘尚谨的名声越来越大,前来求诊的患者络绎不绝,人们都想见识见识这位“小神医”,他在接受采访时,非常羞涩,表示自己还有很多不足,需要不断学习和进步。

不忘初心前行

如今,25岁的刘尚谨,已然从我国最好的中医药大学毕业,开启了人生的新篇章,如今的他,不仅是中医院的主治医生,还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工作室。

作为主治医生,刘尚谨每天的工作十分繁忙,他的诊室里,总是挤满了前来求诊的患者,他们有的是被病痛折磨多年的老人,有的是对中医充满期待的年轻人,还有的是带着孩子前来寻求帮助的父母。

面对每一位患者,刘尚谨都始终很谦逊,他认真倾听患者的讲述,仔细为他们把脉、诊断,然后开出精准的药方,他的眼神中充满了专注和关怀,让人感受到了中医的温暖和力量。

在工作室里,刘尚谨更是全身心地投入到中医的研究和实践中,他的工作室布置得简洁而温馨,书架上摆满了各种中医典籍和医学杂志,他常常在这里查阅资料、研究病例,与同行们交流经验。

尽管已经取得了如此多的成就,但刘尚谨始终保持着一颗谦逊的心,他从不因为自己的医术而骄傲自满,也从不因为自己的名声大噪而忘记初心。

他知道,自己还有很多不足之处,还有很多需要学习和进步的地方,他的谦逊和努力,也赢得了患者和同行们的一致好评,患者们纷纷称赞他是一位“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的好医生。

结语

回顾刘尚谨的成长历程,我们看到了一个中医神童的蜕变,也看到了中医传承的希望,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中医的价值和意义,也为我们树立了一个榜样。

我们相信,在未来,刘尚谨将继续在中医的道路上前行,为更多的患者带来健康,他将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为中医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他将始终保持谦逊,不忘初心,不断精进,成为中医需要的传人。

信息源:

健康故事:刘尚谨 我是小中医 中央中文国际频道《健康故事》 2010年2月4日

老中医教娃娃学中医 CCTV.com 2007年11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