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是鳎(tǎ)能让戏曲在小孩们心中“生根发芽”?
更新时间:2024-11-04 09:11 浏览量:5
10月30日,当江苏省演艺集团为构建“国家大数据平台戏曲数字化生产线”研发的艾鳎机器人迈入南京外国语学校仙林分校(燕子矶校区),一场别开生面的戏曲教育体验就此展开。
学生们围坐在这个特殊“教师”周围,亲眼目睹传统戏曲动作如何在现代科技的加持下活灵活现,感受古老艺术的魅力与新奇。
你知道这个机器人叫什么吗?不知道。
你知道它是以哪个角色为原型创作的吗?不知道。
你了解过戏曲吗?没有。
那为什么你对它这么感兴趣?因为是机器人!
这是数字戏曲进校园活动现场的一段对话。虽然参与者知之甚少,但机器人的存在本身就已经激起了他们的好奇心。
这种好奇心,恰好说明了科技在文化传播中的独特魅力。接下来,让我们揭秘这个机器人是如何从最初的概念一步步转化为现实。
一切始于一次偶然的网络邂逅,一段机器人舞蹈视频激发了一个大胆设想:为何不利用这些现代机械奇迹,为古老的戏曲艺术插上科技的翅膀?
艾鳎机器人由此孕育而生,承载着将戏曲文化带入下一代视野的宏伟愿景,让传统艺术与新兴科技在创新教育的土壤里并蒂花开。
而“艾鳎”这个名字的由来,同样蕴含深意:首先,“艾”取自“爱”的谐音,代表着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对科技未来的憧憬;其次,“鳎”字则寓意着鱼米之乡的江苏,是对地域文化的致敬,同时也象征着学习戏曲艺术的坚韧与恒心,需日复一日的勤奋练习。
为何选择穆桂英作为艾鳎机器人的角色?这个决定背后,蕴含着对传统戏曲角色深刻的理解和对现代科技传播责任的承担。
穆桂英,作为中国戏曲中的一个标志性女将形象,其英勇、坚毅、智慧的特质深受观众喜爱。选择穆桂英,是对这一经典角色的传承和致敬。
艾鳎机器人以穆桂英的形象出现,不仅保留了角色原有的精神内核,也使得传统文化在现代科技语境下得以重现。
艾鳎机器人的每一步,都是传统与未来对话的桥梁,它不仅是在校园内行走,更是在孩子们心中播撒文化的种子,让戏曲之花在新时代绽放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