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童趣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儿童亲子

韦斯特马克效应

更新时间:2024-10-04 18:35  浏览量:6

韦斯特马克效应,又称童年熟悉理论:两个早年共同长大的儿童在成年后不会对彼此产生性吸引力。

这个词在学术上叫“消极性性铭记”,由芬兰人类学家爱德华·韦斯特马克在他的著作《The History of Human Marriage》(人类婚姻史)中提出。

这个效应一开始进化出来是防止物种近亲结婚的,简单来说就是人对一起长大的对象会产生更少的性吸引。

然后这个效应背刺了几乎所有的青梅竹马。

在中国的童养媳习俗中,年龄较小的女孩会被带到家里和未婚夫一起抚养长大。韦斯特马克的研究发现,童养媳长大后通常很抗拒此类婚姻,就算勉强结婚,他们的婚姻也鲜见美满,而且女方生育率下降,可能是因为双方发现彼此没有性吸引力的缘故。

这个现象被认为是在人类进化中为避免近亲性交而发展出来的。

为什么无论姐姐长得多么漂亮,弟弟都不觉得自己的姐姐漂亮呢?

有很多“弟弟”在这个问题的答案里现身说法,晒亲身经历,大致都是在说:你们这些外人只见过我家姐姐美美的样子,而我从小到大看过她无数丑态,再加上又从小被她欺负,所以姐姐在我这个亲弟弟眼里就是丑婆娘、恶婆娘,那当然爱不起来啦。

但我觉得这些都是表面的,弟弟们之所以看不见姐姐的美,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最根本的原因是——

人类普遍拥有的根本不是乱伦渴望,反而是乱伦厌恶。

就像知乎这个问题里暗指的,兄弟姐妹之间之间是不会在性方面相互吸引的,弟弟当然不会完全看不到姐姐的美,但是弟弟不会看见姐姐作为一个异性的、散发性吸引力的那种美——他们之间不但不会相互有异性之间的吸引,而且,关于兄弟姐妹之间的那种性联想其实会让他们感到极其不舒服,或是极端厌恶。

这其实是一种在自然选择压力之下获得的适应机制,无法避免乱伦的个体更容易产下缺陷更多、生存能力更低的后代,所以拥有“乱伦厌恶”的个体会受到进化机制的青睐,以保证人们与没有亲缘关系的个体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