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卫.科波菲尔》中的两种视角
更新时间:2024-10-27 10:51 浏览量:6
《语文学习》中有一篇文章提到了《大卫·科波菲尔》的叙事视角:统编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的《大卫·科波菲尔》采用的是第一人称叙事视角叙述。这里的第一人称叙事视角可分为两种视角,成年的"我"追忆往事的视角和儿童的"我"正在经历事件的视角。前者是一种外视角,有着全知的特点(这种全知是相对于儿童体验视角的限知而言的);后者属于内视角,有着限知的特点。叙述者在两种视角之间不断地切换。
是的,文章开头用成年的“我”的口吻展开回忆,切换到童年后,用儿童视角讲述当时的故事。因为儿童在理解力上的局限,所以用儿童视角来讲述故事,充满了童真童趣。
比如说,与米考伯先生第一次见面,童年的“我”觉得他长相滑稽可笑,爱装样子,“胖墩墩的”、“脑袋又大又亮,没有头发,光秃得像个鸡蛋”、“大脸盘”,穿着佩戴也可笑。小孩子就是这样单纯直率,看到什么都好奇。再比如说,“我”眼中的米考伯太太怀里总抱着一个婴儿在喂奶。因为童年的“我”是有限视角,所以读者也会产生一些好奇,为什么米考伯太太怀里总抱着一个婴儿在喂奶呢?文字中充满幽默与喜感。
尤其是米考伯夫妇在债主们催债之时与之后的表现——态度前后反差极大,更是令童年的“我”十分不解,这也很符合儿童的特点。
当然,读者通过童年的“我”的视角,可以了解到当时的时代和孩子的内心世界,一个十岁的孩子,在母亲去世后,脆弱、孤独、不知所措、渴望被爱;也可以了解到孩子在困境中如何挣扎,以及与患难中的米考伯夫妇的真挚情谊。用儿童的视角讲故事,最能让读者亲近角色。所以,读者最易从大卫的成长故事中生出同情、批判与赞美的感情来。这是成长小说中常用的视角。
托马斯·福斯特在《如何阅读一本小说》中这样总结第一人称:
这个叙述者无法知道其他人的想法;
这个叙述者无法在自己不在场的情况下,前往他人去的地方;
这个叙述者会经常性地误解他人;
这个叙述者会经常性地误解自己;
这个叙述者只能局部了解客观真相;
这个叙述者可能有所隐瞒。
当然,这是第一人称有限视角的缺点,却也是优点。
文中成年的“我”虽然着墨不多,但是他却时时刻刻存在。用成年的“我”对童年的“我”的经历进行补充说明和分析,更能深度地展示“我”的内心世界,以及对社会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