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感冒后抽动症,眼球转动、歪嘴摇头不止,一个方子直达病根
更新时间:2024-10-26 10:50 浏览量:7
一个小孩的抽动症,可能就能毁掉一整个家庭,他们前前后后不知道去过多少医院,见过多少专家,但抽动症就是好不了。
其实,在我看来,小儿抽动症主要有两个根本原因——肝郁和脾虚。很多孩子都是因为这两个问题才出现抽动症状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
在中医看来,肝是负责疏通和调节的。如果孩子的“肝气”被堵住,郁结就会转化成火,火再生出风,就会导致身体不由自主地抽动。
脾是负责消化和水湿代谢的,如果孩子脾虚,运化食物的能力就会下降,吃下去的食物处理不及时,就会形成“痰湿”,而且这些湿气还可能变热。
这个“热痰”加上乱窜的肝风,就像风带着沙子吹进眼睛,让眼睛眨个不停,还可能导致头、脸和手脚的肌肉也出现抽动。如果这些痰热到了喉咙,就会发出奇怪的声音;如果影响到心里,就可能说一些不该说的话。
在我的门诊上,见过不少这样肝郁脾虚的孩子,看得多了,我总结出一个效果不错的方子,下面结合一个门诊医案,分享给各位家长,以便理解。
《抽动症,门诊医案》
门诊上有个比较有代表性的案例,询问孩子妈妈得知,患儿在当时看诊的1个月前开始出现眼球转动、嘴歪抽动、摇头等症状。上级医院诊断为抽动障碍,回想病情,症状是感冒后开始的。为了寻求中医调理,通过朋友介绍来我这里治疗。
刻诊:孩子眼球不时转动,嘴歪抽动,还伴有鼻子发痒,轻微鼻塞。孩子有过敏性鼻炎史,咽喉有异物感,有黄痰,痰质黏稠,喜欢清嗓子。饮食还可以,但有点胃胀,消化不太好,大便不太顺畅,呈颗粒状,入睡比较慢。舌头淡,舌苔薄白,脉细。整体肤色偏暗,黑眼圈明显。
医嘱:孩子的饮食要以清淡、易消化为主,避免吃生冷、油腻和刺激性的食物。可以适量吃一些有助于疏肝解郁、健脾化湿的食物,比如山楂、麦芽、山药和扁豆等。同时,多吃蔬菜和水果,尤其是富含维生素和纤维的食物,有助于改善消化功能。
浙贝母
结果如何呢?
二诊:患儿服用中药两周后,家长反馈孩子的眼球转动、嘴歪抽动等症状有所减轻,但仍有轻微发作。鼻塞、鼻子发痒的情况也有改善,但咽喉异物感依然存在,黄痰减少了些,但仍较黏稠。胃胀和消化不良的情况有所好转,大便逐渐顺畅,但还是有点干。孩子入睡的速度有所提升,黑眼圈也淡了些。
刻诊:舌苔薄白,脉象细且稍有力,整体肤色有所改善。
根据症状的改善情况,我决定继续沿用原方,但稍作调整,增加化痰的药物如瓜蒌、贝母等,以增强祛痰的效果。同时,提醒家长继续注意孩子的饮食和作息,避免过度劳累。
三诊:服用调整后的中药两周后,家长反映,孩子的抽动症状明显好转,眼球转动和嘴歪的抽动发作频率大大降低,且发作时的强度也减轻了。鼻塞和鼻子发痒的症状基本消失,咽喉异物感也减轻了,黄痰明显减少,清嗓子的次数变少了。胃胀和消化不良的症状消失了,大便恢复正常,入睡速度进一步加快,黑眼圈基本消失。
刻诊:舌苔薄白,脉象细而有力,肤色红润,精神状态良好。
鉴于孩子的症状显著改善,我决定继续使用当前的方子,但适当减少药量,以巩固疗效。
经过5个月的治疗,患儿症状基本消失,后续一年随访也未见复发。
什么道理呢?首先,孩子的情况可以分为几个方面:
肝郁: 肝气郁结后,化火生风,导致身体出现不自主的抽动。
脾虚: 脾的运化功能下降,体内堆积了痰湿,痰热与肝风结合,加重了抽动症状。
过敏性鼻炎史及黄痰、咽喉异物感等症状,说明体内有痰湿和热邪。
胃胀、消化不良、大便不畅等,是脾虚导致的运化无力表现。
肤色偏暗、黑眼圈明显,与长期抽动导致的气血不足、瘀血内停有关。
因此,在治疗上从这几个方面入手:
疏肝解郁:用柴胡、白芍、枳壳,疏肝理气,缓解肝火。
健脾化湿:党参、白术、茯苓,健脾益气,帮助化痰祛湿。
平息肝风:钩藤、天麻,平息肝风,缓解抽动症状。
祛痰清热:黄芩、浙贝母,清热化痰,改善咽喉异物感和黄痰。
调和气血:当归、川芎,养血活血,调和气血,改善肤色偏暗和黑眼圈。
总的来看,这个方子不仅针对了孩子“肝郁脾虚”的根本问题,还有效缓解了抽动症状,既治本又治标,充分体现了中医“从根本上治病”和“整体调理”的理念。
家长们明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