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票标准当坚持儿童最大利益原则
发布时间:2025-08-15 14:29:14 浏览量:2
□ 胡立彪
儿童是年龄概念还是身高概念?答案显而易见。不过,现实生活中,常有以身高论儿童的事情发生。近日,一位游客带着10岁的妹妹到上海环球港主题乐园游玩,因妹妹身高超过园方规定标准被认为不满足儿童优惠票购票条件,只能购买全价票,该游客认为不合理与园方发生争执。此事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争议多年的儿童票标准问题再次浮出水面。
设置儿童优惠票的初衷,是给予未成年人特殊照顾,体现社会对下一代的关怀。目前,儿童购票优惠政策在公共交通、餐饮、旅游、娱乐等许多领域存在,但儿童票执行标准不统一,处于混乱状态。比如,部分场所以身高作为儿童优惠票的标准,导致许多“小大人”被拒之门外。有时同一领域标准也不统一,比如以身高为标准制定儿童票优惠政策,有的场所划定1.2米线,有的场所划定1.3米线,也有的场所划定1.4米线。家长带娃出门,得提前做攻略,不然很有可能被卡在“标准缝隙”里。
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规定,凡涉及儿童利益之事,都应执行儿童利益最大化原则。基于该原则,关于儿童的事宜应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改革,尊重儿童利益优化。近些年,围绕儿童票标准的争议不断,社会各界一再呼吁相关部门修订现行儿童票标准。许多人认为,以身高作为执行儿童优惠票购票标准,有违儿童利益最大化原则,早就不合时宜,应该废止。
有学者指出,多年来不少经营场所以身高标准制定儿童票优惠政策,最根本的出发点是节省成本。在实名制之前,一个人的年龄信息是隐蔽的,服务提供者无法准确判定。在这种情况下,与年龄具有正相关性的显性特征——身高,便被当作判定依据。尽管现实中存在一些身高与年龄不相匹配的例外(比如,12岁的儿童身高却超过1.5米),但例外的比例不高,并不影响大多数儿童享受优惠票待遇。于是,在入口处的门柱或墙壁上画一个身高标线,成为许多消费场所的标配,而让儿童靠这条标线站一下,也成了查验儿童票的统一做法。
然而,这世界变化太快。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国人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加之优生优育理念普及,近年来我国儿童平均身高大幅提高。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2024年版儿童青少年身高发育等级评价标准,我国14岁女童身高中位数为158.6厘米,14岁男童身高中位数为165.9厘米。相比20多年前,我国14岁男童和女童的身高中位数均增加了5厘米以上。这意味着,若按多年前制定的身高标准,会有更大数量未满14周岁但身高“过线”的儿童享受不到购票优惠。如果“例外”的比例过高,就有必要改变作为“例”的规则本身了。
况且,推动世界快速变化的技术进步已经能够有效解决查验身份的难题——身份证实现电子化并不断扩大向未成年人覆盖的范围。铁路部门儿童票优惠政策的变化体现了这种进步趋势。于2023年1月1日起实施的新版《铁路旅客运输规程》规定,实行车票实名制的,6岁至14岁的儿童可购买儿童优惠票;未实行车票实名制的,身高1.2米至1.5米的儿童可购买儿童优惠票。铁路部门儿童优惠票标准由过去单一的身高标准变为“年龄+身高”的双轨制,是一种适应时代发展的改革之举,值得肯定。不过,儿童票优惠“身高线”依旧划在1.5米,还是太保守,反映出经营者在保护儿童权益与实现自身利益之间仍在犹豫徘徊。
目前,我国不少领域儿童票标准还在念过去的“旧账”,而身高标准随着社会发展已经变得越来越不人性化,对于不达年龄而身高有“突破”的儿童是某种程度的歧视。让儿童票标准回归“儿童”年龄本义并真正体现儿童利益最大化,需要对购票规则进行改革调整。期待相关部门做好顶层设计,完善法律法规,出台统一标准,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公平地享受成长红利。这既是制度设计应有的温度,也是迈向现代化不可或缺的文明刻度。
【观象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