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让不良动画短剧侵蚀未成年人
发布时间:2025-08-13 15:45:46 浏览量:1
每天征服一个美女... 当前,以猎奇、低俗、暴力等为主题,并以动画形式呈现的短剧正悄然在各大视频平台流行。此类短剧采用动画包装,极易被算法推送给未成年人,而未成年人心智尚未发育成熟,容易被剧中行为以及价值观影响,对其成长产生极大的不良影响。目前正值暑期,未成年人触网时间增加,为防止不良动画短剧的泛滥进一步侵蚀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社会需要高度警惕和重视,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其进行规范治理,为孩子们营造健康的网络环境。
不良动画短剧的泛滥并非偶然,从制作方面看,这类短剧多改编自网络小说或微短剧,为了吸引观众注意力其内容往往充满猎奇、擦边、暴力等夸张设定。并且创作者只需要借助AI工具以及廉价素材包就可以实现批量生产。这种内容博眼球且生产低成本易操作的特点使其在各大平台快速扩散。从平台监管方面看,部分平台为追求用户活跃度和流量收益,对视频内容的审核流于形式,未建立有效的内容分级机制,对明显含有低俗、暴力元素的作品,未及时采取下架、限流等措施。尽管有些平台有青少年模式,但算法也可能将这些“类儿童内容”通过推荐给未成年人,使其进入未成年视野。
这类低俗动画短剧对未成年人的侵蚀体现在多个层面,且具有隐蔽性和长期性。未成年人的世界观、价值观尚未成熟,并且缺乏甄别优劣信息的能力,经常观看这类充斥着粗俗语言、暴力冲突场景,以及色情擦边等扭曲设定的动画短剧,会使未成年人逐渐形成错误的价值观,误导其认知判断。此外,未成年人模仿能力强,容易模仿剧中的不良言行,干扰正常的学习与人际交往。
整治低俗动画短剧乱象,需多方协同构建全方位防护网。监管部门要加大对低质内容的打击力度,加快完善动画短剧的分级分类管理体系,明确“全年龄段”“12+”“18+”等分级标准,对含低俗、暴力内容的“18+”作品严格限制传播范围,对违规内容坚决整治。平台则需切实履行主体责任,优化算法逻辑和未成年保护机制,对内容进行严格分类标注。同时鼓励创作适合青少年观看的优质内容,用精品代替低俗产品。此外,家校方面要形成教育合力,家长要加强对孩子上网行为的引导,通过亲子共同观影培养孩子辨别动画短剧内容优劣的能力;学校应将媒介素养教育纳入课程,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对动画内容有选择的吸收。
动画短剧的健康发展,关乎未成年人的成长。动画短剧不应成为低俗信息的传播载体,更不能成为侵蚀未成年人的成长环境的“隐形毒药”。唯有各方形成合力,才能推动动画短剧行业健康发展,让动画回归滋养童心的本质,为未成年人营造天朗气清的网络空间。